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該怎么制定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七年級下冊《河中石獸》教案設計意圖篇一
1.理解實踐出真知道的道理。
2.積累文言詞匯,掌握古漢語的意義和用法。
3.訓練閱讀淺近文言文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積累文言詞匯,掌握古漢語的意義和用法。
(2)訓練閱讀淺近文言文的能力。
2.難點:理解實踐出真知道的道理。
課時劃分
二課時
教學投計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熟讀課文,讀準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圮(pǐ)募(mù)棹(zhào)柿(fèi)湮(yān)嚙(niè)溯(sù)歟(yù)
2.查字典,看課文注釋,試翻譯課文。
二、導語
俗話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有一則故事記載,某土地廟前石獸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門,尋找石獸,它卻不在原落水處,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說,應該在上游尋找,依他的話,果然撈出了石獸。石獸為什么會向上游“跑”呢?今天我們來學習《河中石獸》一文,從中找出答案。
三、正課
1.交流作家作品資料。
作者紀的,字曉嵐。乾隆十九年(1754)進士。學部淵博,曾任翰林院編修、侍讀學士。因獲罪遺戍烏魯木齊。釋放回京后,任《四庫全書》總纂官,編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在目錄上學上貢獻很大。著有《閱微草堂筆記》等。
選自《閱微草堂筆》,是紀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筆記小說,題材料妖怪鬼狐為主,但于人事異聞、名物典故等也有記述,內容相當廣泛。
2.朗讀課文。
3.就課文不理解的詞語質疑。現在小組內質疑小組不有解決的交全班討論。
四、課堂小結
1.古今異義
井:古義:一起二石獸并沉焉。
今義:并列
閱:古義:代詞這是非木柿
今義:閱讀
是:古義:經歷閱十余
今義:判斷詞是
蓋:古義:發語詞蓋石性堅重
今義: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但:古義:只但矢其一
今義:表轉折但是,卻
2.一詞多義
去:豈有為暴漲攜之去離去
西蜀之去南海距離
為:豈能為暴漲攜之去被
必于石下迎水外嚙沙為坎穴成為
橘生于淮南則為橘是
為其來也在
3.詞性活用棹名詞用為動詞劃船
4.漢字能假同“癲”,瘋
五、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理解與探究第三題。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朗讀課文,復習上節課內容。
2.思考文中尋找石獸的幾種方法,有條件的同學制作相關演示課件。
3.就課文不理解出質疑。
二、導語
上節課我們解決了課文中的字詞,疏通了文意,這節課我們將進一步探究課文內容。
三、正課
1.朗讀課文。
2.質疑:故事說了一件什么事?
討論并歸納:說的是一個廟門口的石獸,倒塌到河里,十幾年后,人們找石獸的事。
3.質疑:故事中主要說出了幾位主要人物“他們各自尋找河中石獸的道理和方法是怎么樣的?分析一些他們這樣認識的原因。
討論并歸納:
(1)寺僧以為石獸被水沖到下游支了,劃小船,拖著鐵鈀,尋找了十多里,沒有找著。
(2)講學家認為石頭堅硬沉重,沙子松散,石頭埋沒有在沙里一定會漸漸地沉下去,越來越深,只能就地挖下去找。
(3)老河兵認為石頭堅硬沉重,沙子松散,水不能潰走石頭,水的反沖力一定會在石頭下面迎水的地方,沖沙成為洞穴,漸漸地越沖越深,深到石頭一磁的時候,石頭就會倒在這個洞穴中。像這樣再沖,石頭再轉,一直轉不停止,石頭就反而逆流而上。所以應該到上游去找。
(4)寺僧按照水沖物的常物,認為要到下游找,結果找不到:講學家按照石重沙松的道理,到地下去找,肯定也找不到;老河兵能夠根據他幾十年的實際經驗,到上游找,結果找到了。這說明主觀推理是靠不住的,實踐出真知。
4.質疑:故事是如何發展變化的,課文可以分幾個層次?概括各層次大意。
討論并歸納:可分四層:
第一層:交代石獸沉落河中的地點和寺僧到下游找沒有找著;
第二層:講學家認為石頭埋在沙里只能越埋越深;
第三層:老河兵講解應當支上游找的理由,按照他的話果然找到石獸。
第四層:由事到理,遇事不能主觀推論的道理。
5.質疑: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對的?
方法:借助多媒體手段,形象直觀的演示石獸落入河中的三種情景,借助動態模擬場景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中三類人物尋找石獸的方法的相關語句的意思。
討論并歸納:
第一種只考慮了流水,沒有考慮石獸、泥沙的關系。
第二種考慮了石獸和泥沙的關系,忽略了流水。
第三種既有理論又有實踐,準備把握了三者的性質及相互關系。
6.質疑:這個故事說有了一個什么道理?
討論并歸納,許多自然現象的發生往往有著復雜的原因,我們不能知其一,不知基一,不能僅僅根據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要根據實踐情況作出判斷。
四、課堂小結
通過尋找倒塌的河里的石獸的故事,說明了任保事都不能根據主鳳推理,實踐出真知。
五、作業
1.完成課后理解與探究一、二題
七年級下冊《河中石獸》教案設計意圖篇二
第 1 課時累計 課時
學習過程
流程及學習內容學習要求和方法
【早自習任務】
(一)了解作家作品,完成填空題。
《河中石獸》選自 代文學家 (字 )的文言筆記體小說《 》。該小說集以記述狐鬼故事、奇特見聞為主,又被稱為 小說。
(二)熟讀并試背課文。
(三)給下列加點字注音并釋義。
1.河干 2.圮于河
3.募金 4.棹數十小舟
5.鐵鈀 6.木杮
7.湮于沙上 8.嚙沙
一、目標解讀(2分鐘)
學習目標:
1. 積累文言詞語,學會直譯課文。熟讀并背誦課文。(重點)
2.通過把握故事的主要情節,聯系生活實際來理解課文的主旨。(難點)
二、夯實基礎(10分鐘)
(一)初讀課文,理解文意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2.把課文讀給你的對子聽,讀通句子。
(二)再讀課文,把握內容
題目“河中石獸”是一個偏正式名詞短語,“ ”是定語,限定了“石獸”的位置范圍;“ ”是中心詞,是本文寫作的線索。本文圍繞“ ”敘述了 、 、 三人在河中尋找石獸的 。 、 兩人失敗了, 的方法成功了。
三、能力提升(20分鐘)
三讀課文,理解主旨
邊讀課文邊思考:
1.和尚、講學家的方法分別是什么?他們的方法為何會失敗?
2.老河兵的方法是什么?他的方法為何能成功?
3.和尚、講學家、老河兵各有什么性格特點?請結合課文內容加以分析。
4.紀昀對比這三人在尋找石獸一事上的得失得出了一個什么結論?你怎么理解這句話?
5.聯系你的生活實際,說一說課文闡述的道理對我們平時的生活、學習有什么啟示。
四、總結梳理(3分鐘)
世界萬象,紛紜復雜。許多自然現象的發生往往有著復雜的原因。所以我們認識或處理事物不能 ,
僅僅根據自己的一知半解,片面地、主觀地作出判斷,而要新生客觀規律,將 和 緊密地結合起來。
五、過關檢測(10分鐘)
背誦課文
六、課后作業
翻譯下列句子
1.閱十余歲,2.僧募金重修,3.求石獸于水中,4.竟不5.可得。
6.乃石性堅重,7.沙性松浮,8.湮于沙上,9.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10.不11.亦顛乎?
自學要求:
1.先獨立完成。再與對子進行對學。
2.讀音和釋義采取“你讀我聽”的方式進行。
3.注意課前提示,課下注釋,課后練習。
注意結合注解在理解當中來朗讀。
同學們的理解必須以課本為依據;展示時應采用多種方式,不能與其他組雷同。要有層次性,如個人——整組——男生(女生)—全班;要有互動(互動的目的是什么?你要有明確的了解)
翻譯原則:
一字一詞,字字落實;
缺則補足,多則刪除;
注意語序,調整位置;
語意連貫,直譯為主。
七年級下冊《河中石獸》教案設計意圖篇三
【知識梳理】
生字詞語
圮(pǐ)募(mù)金 棹(zhào)小舟 木柿(fèi) 曳(yè)鐵鈀(pá) 湮(yān)沒
嚙(niè) 齒 溯(sù)流 臆(yì)斷 歟(yù)
(二)詞語解釋
通假字
曳鐵鈀 (“鈀”通“耙”,平整土地用的農具)
古今異義
二石獸并沉焉 ( 并,古義:一起 ;今義:并列 )
閱十余歲 ( 閱,古義:經歷; 今義:閱讀 )
蓋石性堅重 ( 蓋,古義:句首發語詞 ; 今義: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但知其一 ( 但,古義:只 ; 今義:表轉折 但是,卻 )
是非木杮 ( 是,古義:代詞,這 ;今義:判斷動詞,是 )
求之下流,固傎 ( 固,古義:副詞,本來;今義:堅固 )
爾輩不能究物理( 物理,古義:事物的道理;今義:物理學 )
一詞多義
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介詞,被)
為 必于石下迎水外嚙沙為坎穴 (動詞, 成為)
眾服為確論 (動詞,是)
一老河兵聞之 (代詞,指”“求之地中” 這種觀點)
之
其反激之力 (結構助詞,的)
詞類活用
棹數小舟 (名詞用為動詞 ,劃船)
暴漲 (動詞用作名詞,洪水)
句式
1.被動句 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為……,表被動,可譯為“被”)
2.倒裝句 當求之于上流 (狀語后置,狀語“于上流”放在動詞“求”的后面)
3.省略句 如其言,果得于數里外(“得”的后面省略了賓語“之”)
寫作背景
本文選自《閱微草堂筆記》,是紀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筆記小說,題材以妖怪鬼狐為主,但于人事異聞、名物典故等也有記述,內容相當廣泛。滄州“老河兵”(卷十六),徽州“唐打獵”(卷十一)等故事,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正直、純樸和智慧,尤屬佳品。
作家作品
作者紀昀(1724—1805),字曉嵐。乾隆十九年(1754)進士。學識淵博,曾任翰林院編修、侍讀學士。因獲罪謫戍烏魯木齊。釋放回京后,任《四庫全書》總纂官,編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在目錄學上貢獻很大。著有《閱微草堂筆記》等。
主題思想
這則故事用和尚、道學家和老河兵推求沉在河里的石獅子的三種不同結論,來說明天下事物雖有共同的規律,但又有各自特殊的性質原理,切不可不加分析,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主觀臆斷。
寫作借鑒
1、層層鋪墊
最先以寺僧的做法為講學家的看法做鋪墊,以突出講學家的看法“眾服為確論”,并且通過講學家對寺僧的評價“顛”來寫出講學家對自己的看法的自信。最后寫老河兵老河兵的一番話,加上“果得于數里外 ”的結果,巧妙地表現自信的講學家“不更顛乎”,極具戲劇性和諷刺性。
2、具有較強的思辨色彩
不管講學家的觀點是否與實際相符,,其闡述的道理是能“究物理” 的,所以人們能信服;老河兵的觀點處看上去似乎不合常理,但其分析有著不可辯駁的說服力,事情的結果也驗證其看法的科學性和推理的合理性。
3、細節描寫增加了文采和可讀性。
如講學家的“笑”(包含了講學家對寺僧的嘲諷和一種自信,刻畫出講學家自恃博才的心態)老河兵的“笑”(流露出了老河兵對講學家自恃博才的一種否定,也表現出老河兵的自信和沾沾自喜)。
精彩語句
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再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欣賞:老河兵憑他多年治河的實踐,分析了石頭、泥沙和流水的物理屬性以及三者之間的關系,得出了應向上游尋找石獸的結論。這結論一般人想不到,它是合乎科學論證的。事實證明,老河兵的判斷是正確的。
七年級下冊《河中石獸》教案設計意圖篇四
一、學習目標:
1.概括唐朝時期盛世經濟繁榮的表現。
2.了解文成公主入藏和親的故事,理解文成公主入藏的意義和唐太宗開明的民族政策。
3.了解唐朝開放的社會風氣含義。
4.掌握唐朝文學藝術等方面的主要成就,了解唐朝的著名詩人、書法家和畫家及其代表作。
二、重點:
盛世經濟的繁榮;唐朝文學方面的主要成就。
三、難點:
唐朝開放的社會風氣含義。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通過播放《盛唐氣象》,引入課題。學生看視頻,初步感知唐朝的繁榮與開放。
(二)講授新課
1.出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2.學生根據學習目標自主學習課本內容。
3.學習第一部分:經濟的繁榮
(1)學習農業的發展。讓學生根據課本說出農業發展的表現
(2)重點讓學生了解盛唐時期的新式農具:曲轅犁和筒車。播放視頻觀看。
學生看視頻,了解新式農具的特點。直觀,容易記憶
(3)材料研讀:據記載,筒車“如紡車,以細竹為之,車骨之末,縛以竹筒,旋轉時,低則舀水,高則泄水”。想一想,使用筒車的好處是什么?
學生探討后回答問題
(4)學習手工業的發展。說出手工業發展的具體表現。
(5)展示絲織業的圖片并講解。并進行材料研讀,回答問題
(6)展示陶瓷器的圖片并講解。重點介紹唐三彩:唐三彩的制作是在白底的陶胎上,刷上一層無色釉,再用黃、綠、青三色加以裝飾,燒成色彩鮮艷的三彩陶器。其造型美觀大方,是藝術的珍品。
(7)學習商業的發展,重點介紹大都市長安。根據課本介紹說說長安城的布局?
4.學習第二部分:民族交往與交融
(1)介紹唐與突厥的關系:
(2)介紹吐蕃的統一。
(3)說出松贊干布為什么多次向唐朝求親?唐太宗如何對待松贊干布的求親?出示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畫像。
(4)播放視頻《文成公主入藏》。
(5)根據視頻回答:文成公主入藏,給吐蕃帶去了什么?唐蕃和親產生了什么積極作用?
(6)閱讀相關史實:唐與吐蕃的友好關系。
(7)研讀材料回答問題:
(8)學習民族交融進一步發展的表現。
(9)讀唐太宗的話:“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回答相關問題。
5.學習第三部分:開放的社會風氣。
(1)根據課本內容,說說唐朝社會風氣的特點。
(2)展示唐朝開放的社會風氣的圖片。
6.學習第四部分:多彩的文學藝術。
(1)學習唐朝的詩歌。以表格的形式進行填空回答。
(2)學習唐朝的書法。重點講解顏真卿和歐陽詢。
(3)學習唐朝的繪畫方面的知識。讓學生回答唐朝的著名的畫家代表及其代表作。
(4)合作探究:結合材料,唐朝開創盛世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7.鞏固提升。
績優學案知識鞏固
五、課堂小結:
盛唐氣象出現的原因很多,初唐統治者吸取隋亡的教訓,調整統治政策,皇帝勤于政事,大臣廉潔奉公,國家輕搖賦稅的基本國策,使得唐朝前期社會秩序比較安定,階級矛盾相對緩和,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秩序和環境。廣大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發揮聰明才智改進勞動工具,使農業、手工業、商業以及整個社會生活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
五、板書:
盛唐氣象
一、經濟的繁榮
1.農業
2.手工業
3.商業
二、民族交往與交融
1.唐與突厥的關系
2.文成公主入藏
3.民族關系的進一步發展
三、開放的社會風氣
四、多彩的文學藝術
1.唐詩
2.書法
3.繪畫
六、課堂小結:
盛唐氣象出現的原因很多,初唐統治者吸取隋亡的教訓,調整統治政策,皇帝勤于政事,大臣廉潔奉公,國家輕搖賦稅的基本國策,使得唐朝前期社會秩序比較安定,階級矛盾相對緩和,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秩序和環境。廣大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發揮聰明才智改進勞動工具,使農業、手工業、商業以及整個社會生活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
七年級下冊《河中石獸》教案設計意圖篇五
【導學目標】
1.初步了解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兩種抒情方式的特點。
2.借助課文文本,分析兩種抒情方式在適用范圍、表達效果上的不同之處。
3.通過寫前指導和寫后修改,學會運用恰當的方式抒發感情。
【課時計劃】
2課時
教法指導:
1.學生帶著導學目標,認真閱讀教材及名師導航材料進行自學,教師適時舉例點撥,為實踐寫作奠定基礎。
2.學生利用名師導航中的方法指導進行實戰寫作。
3.小組交流,組內批改,推薦優秀作品全班展示。
4.班內交流,教師點評,指出共性問題。
5.學生自主修改。
6.教師批閱。
學法指導:
敘事六要素
第一要素是時間,年、月、日、時寫清楚;
第二要素是地點,要寫環境和住處;
第三要素是人物,不寫人物是糊涂;
第四要素是原因,為何發生找原因;
第五要素是經過,來龍去脈寫清楚;
第六要素是結果,交代結局別含糊。
情景導入生成問題
抒情是記敘過程中對所記事物抒發感情。這種感情的抒發有兩種方式--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同學們生活中常說的“今天天氣真好啊!”“這件衣服真漂亮!”等等都運用了抒情的表達方式。下面讓我們更進一步了解抒情,學習如何選擇恰當的抒情方式。
自學互研生成新知
步驟一寫法指導名師導航
【寫作要求】
1.寫片段作文時,選擇想要表現的情感,回憶自己產生這種情感的情境。
2.寫“愛”時,可以直接表達對某人某物的感情,也可以在寫景、敘事中滲透感情。
3.寫“煩惱”時,要把煩惱的事、為什么煩惱寫清楚,還要寫出煩惱時的具體感受,讓人讀了以后能體會你的處境和心情。
4.作文寫完以后,可以和同學們互相交流。如果情感不夠動人,討論問題可能出現在什么地方,然后作出相應的修改。
【技術點撥】
“情動于中而形于言”,我們寫文章,總要表情達意,直接或間接地抒發和表露作者的感情,這就是抒情。恰當的抒情方式,猶如平湖中的一蓬綠荷,又如原野上的一樹桃花,往往可成為記敘中的一抹亮色,成為我們作文生輝的亮點。在寫作中,恰當地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能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主題。
1.了解常用的抒情方式。抒情方式分為兩種: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直接抒情也即直抒胸臆,是指在記敘、描寫的基礎上,在感情達到熾熱的程度時,直截了當地把內心的感情抒發、傾吐出來。比如當我們看到波瀾壯闊的大海情不能自已時會說:“浩瀚兮,大海!”再比如魏巍在《我的老師》中直接抒發對老師的敬仰之情:“在一個孩子的眼睛里,她的老師是多么慈愛,多么公平,多么偉大的人啊。”
間接抒情是指作者的感情滲透在敘述、描寫、議論中,感情同寫人、敘事、寫景、狀物融合在一起,這種感情的抒發是滲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間的。例如李大釗在《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中高聲呼喊:“一條浩浩蕩蕩的長江大河,有時流到很寬闊的境界,平原無際,一瀉萬里。有時流到很逼狹的境界……回環曲折,極其險峻。民族生命的進程,其經歷亦復如是。”間接抒情的呈現形態是把情感和人、事、景、物融為一體,可表述為:記事抒情(融情于事)、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融情于物)、議論抒情(融情于理)等。
2.選擇恰當的抒情方式。在選擇抒情方式時,要注意恰當合理,主要原則為:①根據抒情的位置選擇抒情方式;②根據文章的內容選擇抒情的方式。
3.知曉抒情的主要技法。要更好地抒發情感,需注意敘述的方式,可從以下角度入手:①描摹人物;②細化動作;③細化景物。
步驟二活學活用實戰演練
(一)文題展示
以“我身邊的愛”為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1.要說真話、抒真情,寫出真實感受。
2.字數在600字左右。
(二)明確題目
1.審話題立意。“愛”這個人人皆知、人人會說的話題,在審題方面難度較小,千萬不要想當然地動筆就寫。在選材上,可以讓思維發散開來,從多個角度考慮,我們愛的對象不僅包含父母、老師、親戚、同學、朋友,也包括動物、植物、家鄉、祖國、學校,還有希望工程、紅十字會、星火義工、保護動植物協會、保護海洋協會等機構。“愛”字是全文題眼,文章要圍繞“愛”字做文章,突出“愛”字的中心地位。
2.定對象抒情。先要確定寫作對象,然后仔細想一想你對他(她/它)懷有的感情,在寫作時,可以直接表達對某人某物的感情,也可以在寫景、敘事中滲透感情。
3.定文體作文。寫作形式上,應該根據已知的材料和自己的特長為文章選擇適當的形式。可以寫記敘文、小說、散文,寫時一定要有真情實感,表現“愛”的主旨,做到以情動人,不能故弄玄虛,無病呻吟。
步驟三學習佳作例文引路
我身邊的愛
劉敏
臨近小學畢業考試,感到自己時日無多,面對黑板上的倒計時數字從百位到十位再到個位,更有一種大禍臨頭的感覺。有時會想到放棄,但一想到自己身邊的愛,我會對自己說:不,永不放棄。
小六學習勞累,回到家,一股香氣撲鼻而來,誘我飛奔到廚房,看到媽媽正在煮魚湯,香菜被媽媽切得粉碎,撒在魚背上,香味更濃,正要喝時,“洗手了嗎?”媽媽笑著問我。
我趕緊去洗手,回來時,熱氣騰騰的魚湯已被媽媽盛起。我趴在桌子上,埋頭猛喝起來,有了這魚湯的滋潤,一身的疲勞也就消失了。
睡的真香呀!“咚咚咚!”唉!準又是爸爸來敲門了,我不情愿地從床上爬起,一看表,呀!快遲到了。我趕緊去洗漱、吃早飯。“遲了吧,我去送你。”爸爸微笑著說。那笑容像冬天里的陽光,暖洋洋的。我木然地點點頭。到了車站,上了車,爸爸站在車旁,對我說:“課堂上要認真聽講,抓住那45分鐘多學點啊!”我又點點頭。車啟動了,我說:“爸,你回去吧!”“沒事,沒事,別管我。”車一直向前行,我看到爸爸的身影越來越小,直到變成一個黑點。
我是家中的寵兒。家人都對我倍加關愛,尤其是爺爺。臨近畢業考試,爺爺給我買了很多補品。每天晚上,我在做作業時,爺爺會把補品端到我面前。有時,補品很難喝,我會向爺爺撒嬌:“爺爺,可不可以不喝?好苦。”爺爺笑笑:“怎么能不喝呢?你要補一補。”沒辦法,我只好硬著頭皮灌進了肚里,爺爺又笑了,笑得很燦爛。
我身邊的愛,讓我快樂成長。媽媽的愛,讓我精力充沛;爸爸的愛,讓我動力十足;爺爺的愛,讓我信心百倍……愛是一日三餐的熱氣,縈繞在家里;愛是簡簡單單的叮嚀,印在心上;愛是各種各樣的補品,溶在身體里。
【名師點評】面對考重點中學的壓力,考生一度想放棄,“但一想到自己身邊的愛,我會對自己說;不,永不放棄”,文章由此切入文題,直截了當,扣題準確。文章主體部分寫考生所感受到的愛;媽媽為自己燒出可口的飯菜,爸爸送自己去車站,爺爺給自己買了好多的補品……愛在身邊,讓“我”快樂成長。愛就是這么的簡簡單單,卻讓考生銘記心頭。文章結構清晰自然,文筆靈動細膩,讀來備受一份愛的感染。
板書設計
學習抒情直接抒情
間接抒情描摹人物
細化動作
細化景物
交流展示生成能力
步驟一寫法指導,名師導航。
步驟二活學活用,實戰演練。
步驟三學習佳作,例文引路。
當堂演練達成目標
見學生用書。
課后反思查漏補缺
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在于:
不足之處在于:
七年級下冊《河中石獸》教案設計意圖篇六
七年級學生在對本章學習的基礎上,對實數知識點有了一定的基礎,大部分學生對后繼知識的學習有較強的欲望。所以本節課是以中考考點作為切入口進行的復習。七年級學生好動、好表現、愛發表見解,易對事物產生興趣,但是情緒、情感及意志能力不穩定,易產生受挫心理。對知識點的認識依然是感性認識占據主要認識方式。所以教學時應注意采用較為生動、易懂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多采用激勵性評價方式鼓勵學生,同時注意引導學生從感性認識逐步向理性認識進行轉變,多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構建知識網絡,梳理實數章節知識點,熟練實數章節的運算;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思維導圖對實數章節知識點進行網絡狀構建,梳理知識點; (2)通過典例解析的學習總結解題過程中的思路方法與技巧,體會數學方法和思想,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提高解題能力; (3)通過“當堂訓練,能力提升”鞏固知識點,體會數學方法與技巧,逐步學會將數學思想應用于解題過程中。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師生互動形成良好的教學互動氛圍;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并在學習中學會協作,在協作中快樂學習。
本章重點:無理數、實數概念、算術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
念及求法,它們是理解立方根、實數概念及運算的基礎。
本章難點:平方根、實數的概念,算術平方根雙重非負性的理解應用
及算術平方根性質的應用。
課時:第1課時 課型:復習課
教學方法:講授法、談話法、演示法; 學習方法:討論法、合作學習法; 教學過程:
一、 微課學習,對本章學習過的主要內容進行網狀構建,梳理知識點,提高復習積極性二、 從知識梳理中提煉本章重難點,明確復習目標 1、 實數、無理數概念及實數分類; 2、 平方根、立方根概念、及性質; 3、 開平方、立方運算; 4、 算術平方根的概念及表示; 5、 算術平方根非負性的應用; 6、
∣a∣的化簡。
三、通過典例分析講解過程復習基礎知識點,并歸納解題技巧、體會數學思想和方法。
考點1、平方根與算術平方根的定義
請讀出這兩個式子,并求出它們的結果。 (1)
(2)
(3) 的平方根是
考點2、算術平方根的性質 (1) 分別說出式子
、
有意義時, x的取值范圍
(2)若a、b兩數滿足+=0,則 =
解析:(1)根據平方根性質,被開方的數需是非負數可得:
x≥0; x≥-1;
(2)根據算術平方根的結果具有非負性可得:
∵
≥0,
≥0 且
+
=0
∴ a =2 b=-3
=
=1
考點3、利用平方根、立方根定義解方程 3、解方程。 (1)4
-16=0 (2)4
-16=0
考點4、無理數的估算 無理數
在 與 這兩個連續整數之間。
解析:方法一:借助數軸,數形結合
方法二∵2 2=4 3 2=9 (
)2=5
而 4 <5<9
∴在2與3這兩個連續整數之間。
考點5、∣a∣ 的化簡
5、化簡∣3.14-∣
總結做題技巧:∣小-大∣=大-小 ;∣大-小∣=大-小
-1 0 1 2 3
三、
歸納解題技巧和數學思想與方法
思路與技巧
數學方法 整體思想 1、對于∣a∣的化簡: ∣大-小∣=大-小 ∣小-大∣=大-小
2、結果具有非負性的三類運算:
( )2、
∣ ∣
3、從形式上來辨認無理數 無限不循環小數、 含開不盡方的式子、 含的式子 無理數 估算法
從特殊 到一般
整體思想 數形結合思想 方程思想 類比思想
四、基礎訓練 1. 在實數
,
,,
,
,,中,無理數
的個數是 個. a. 1 b. 2
c. 3
d. 4
2.
的立方根是______ .
3. 若∣x-1∣=5, 則x= . 4. 若
,則
______ .
5. 已知數a、b在數軸上的位置如圖所示,化簡∣a-b∣=
6. 計算:
解方程:.
六、能力提升 7.觀察下列各式:
,,,請你找出其
中規律,并將第個等式寫出來______ .
8.如圖,數軸上表示1、
的對應點分別為點a、點若點a是bc的中點,則點
c所表示的數為( )
b.
c. d.
七、小結
學習小貼士:學會構建知識網絡體系;總結解題思路與技巧、體會數學方法和數學思想,提高能力;學會合作交流,愉快學習。 八、板書設計
七年級下冊《河中石獸》教案設計意圖篇七
1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第1課時)
課時安排說明:
《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共分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內容是探索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了解對頂角、余角、補角的定義及其性質;第二課時,主要內容是垂直的定義、表示方法、性質及其簡單應用.
一、 學生起點分析
學生的知識技能基礎:學生在小學已經認識了平行線、相交線、角;在七年級上冊中,已經對角及其分類有了一定的認識。這些知識儲備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使學生具備了掌握本節知識的基本技能。
學生活動經驗基礎:在前面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教師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可供探討和交流的空間,學生已經經歷了一些動手操作,探索發現的數學活動,積累了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具備了一定的圖形認識能力和借助圖形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將直觀與簡單推理相結合;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在以前的數學學習中學生已經經歷了小組合作的學習過程,積累了大量的方法和經驗,具備了一定的合作與交流能力。
二、 教學任務分析
針對七年級學生的學情,本節從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情境出發,引導學生自主提煉歸納出同一平面內兩直線的位置關系,了解補角、余角、對頂角的概念及其性質并能夠進行簡單的應用;通過“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過程” ,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及推理能力;能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學模型,為后續學習“空間與圖形”這一數學領域而打下堅實的基礎;激發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認識現實,能夠敏銳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運用所掌握的數學知識初步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在思考、交流、表達的基礎上逐步達成有關情感與態度目標. 本節內容在教材中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因此,本節課的目標是:
1.知識與技能:在具體情境中了解相交線、平行線、補角、余角、對頂角的定義,知道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補角相等、對頂角相等,并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經歷操作、觀察、猜想、交流、推理等獲取信息的過程,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推理能力和有條理表達的能力。
3.情感與態度: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量和圖形的有關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抽象成數學問題,用數學方法予以解決。
三、教學過程設計
本課時我遵循“開放”的原則,重組教材,恰當地創設情境,以問題串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過獨立思考,不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為學生構建了有效開放的學習環境。本節課共設計以下環節:第一環節:走進生活,引入課題;第二環節:動手實踐、探究新知;第三環節:學以致用,步步為營;第四環節: 拓展延伸,綜合應用;第五環節:學有所思,反饋鞏固; 第六環節:布置作業,能力延伸。
第一環節 走進生活 引入課題
活動內容一: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1.請同學們自學第一節,提前兩天搜集有關“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的圖片,提煉出數學圖形,進行歸類,然后小組合作交流。
2.教師提前一天進行篩選,捕捉出有代表性的答案,課堂上由學生本人主講,最后概括出有關結論。
鞏固練習:
結論:1.一般地,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有兩種: 和 .
2.定義分別為: 。
問題1:在2.1—1中,直線m和n 的關系是 ;a和b是 ;
a和n是 。
問題2:在2,1—2和2.1—3中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活動目的:獨立思考、學會思考是創新的核心。數學來源于生活,通過課前開放,引導學生從身邊熟悉的圖形出發,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總結出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基本位置關系,體會本章內容的重要性和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為引入新課做好準備。通過親身經歷提煉有關數學信息的過程,可以讓學生在直觀有趣的問題情境中學到有價值的數學。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加強直觀教學,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增加學生之間的凝聚力,在相互探討中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課堂效率。
活動注意事項:在實際教學中可讓學生自由搜尋,課堂上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學生搜集的信息是豐富多彩的,教師應注意捕捉有效信息,從激勵學生的角度出發,給予學生一個充分展示自我的舞臺,在活動中提高學生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圖2.1—1中,如果有學生提出a和m有何位置關系,教師可以激勵學生課后繼續探究,將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開闊學生的視野。如果學生的作品中已經包含了“鞏固練習”的內容,教師應恰當取舍。
第二環節 動手實踐 探究新知
結合圖形完成教科書的問題。
動手實踐二
補角定義:一般地,如果兩個角的和是1800,那么稱這兩個角互為補角
余角定義:
如果兩個角的和是900,那么稱這兩個角互為余角(complementary angle)
活動目的:通過動手畫圖,可以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在相互交流中,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在相互補充、相互學習中,體驗“互補互余”僅僅表明了兩個角的度量關系,并沒有限制角的位置關系;在合作共贏中,獲得成功的樂趣,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可以更好地掌握新知識。
活動注意事項:教師首先應關注全體學生是否積極思考?是否進行有效討論?在巡視中,還應關注學生的畫圖是否合乎要求,要及時收集學生一些好的畫法進行展示,關注學習上稍微落后的學生,提前給予點撥,在集體展示時給這部分同學展示的機會,可以極大的調動這部分同學的學習熱情!
鞏固反饋:
問題1:小組合作,每人編一道有關余角或者補角的題目,其余同學搶答,組長記錄、整理各種題型,練習2分鐘。教師巡視,給予評價,捕捉好資源。
問題2:教師將捕捉到的好資源用投影儀集體展示,全班搶答,及時給予評價。
問題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填序號)
① 已知∠a=40?,則∠a的余角=500②若∠1+∠2=90?,則∠1和∠2互為余角。
③若∠1+∠2+∠3=180?,則∠1、∠2和∠3互為補角。④若∠a=40?26′,則∠a的補角=139?34′⑤一個角的補角必為鈍角。⑥一個銳角的補角比這個角的余角大900
活動目的:據學生活潑好動、爭強好勝的心理,設置問題1和問題2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在競爭中加深對概念的理解,提升所編題的質量,促進合作交流的意識。問題3是針對學生易錯題而改編的一組判斷題,這種形式能引導學生逐步加深對余角、補角的概念及其性質的理解和掌握。
活動注意事項:學生在編題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仔細聆聽每組的發言,對每組的表現予以點撥和激勵,注意收集出色的資源及學生出錯的信息,教師還應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了什么?具備了什么能力?還存在哪些不足? 展示時給予合理的評價和強調。
動手實踐三
打臺球時,選擇適當的方向,用白球擊打紅球,反彈后的紅球會直接入袋,此時∠1=∠2,將圖2.1—7抽象成圖2.1—8,on與dc交于點o,∠don=∠con=900,∠1=∠2
2.1—7
小組合作交流,解決下列問題:在圖2.1—8中
問題1:哪些角互為補角?哪些角互為余角?
問題2:∠3與∠4有什么關系?為什么?
問題3:∠aoc與∠bod有什么關系?為什么?
你還能得到哪些結論?
活動目的:概括歸納得到猜想和規律,并加以驗證,是創新的重要方法。通過生動有趣的活動情景,為學生提供了觀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豐富的數學活動,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掌握“同角或者等角的補角相等。”“同角或者等角的余角相等。”并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說出簡單推理。同時發散學生思維,讓學生盡可能用多種方法來說明自己猜測的正確性,培養學生合情說理的能力。并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抽象幾何圖形進行建模的能力。本著面向全體的原則,從學生生活經驗和熟悉的背景知識出發,通過創設情境串---問題串,極大的調動全體學生的參與意識,充分挖掘他們的潛能,給學生一個充分展示的舞臺,以達到人人都能學好數學的目標!
活動注意事項: 學生應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猜測、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本環節的三個問題是環環緊扣、層層遞進提出來的,前一個問題為下一個問題作好鋪墊。在學習的過程中,時刻不能忘記學生是主體,一切教學活動都應當從學生已有的認知角度出發,問題環節設計跨越性不能太強,讓學生在不斷的探索過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感悟,自己能夠主動地去探究問題的實質,體驗成功的喜悅;教師要充分發散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各抒己見,敢于質疑;上課要滲透合情說理的方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第三環節 學以致用,步步為營
問題1:①.因為∠1+∠2=90?,∠2+∠3=90?,所以∠1= ,理由是 .
② 因為∠1+∠2=180?,∠2+∠3=180?,所以∠1= ,理由是 .
問題2:
①用你手中的三角板,畫一個直角三角形,如圖2.1—9.則∠a是∠b的 。
變式訓練:
② 在①的基礎上,做∠cda=900。如圖2.1—10.
1. 則∠a的余角有哪幾個?為什么?
2. 請找出互補的角,并說明理由。
3. 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試試看吧!
活動目的:通過一題多變,可以引導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通過本質找規律、通過規律找方法。重視動手操作,是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數學能力最有效途徑之一。通過親自畫圖,可以直觀的發現有關結論,它有利于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促進對抽象數學的理解,為問題的順利解決而奠定基礎。變式訓練題的設置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在超級變變變中體驗數學的美,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
活動注意事項: 學生可能會認為概念和性質不難理解,但認識中卻存在不清晰的地方。此處應給學生充分的討論與思考的時間,可以分組討論合作,也可以現場辯論,充分發揮學生的作用,讓他們之間思維互相碰撞,在爭論中發現問題要比盲目的接受知識更有意義,特別是學生之間通過合作學來的知識更能在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四環節 拓展延伸,綜合應用
問題1:已知:直線ab與cd交于點o, ∠eod=900,回答下列問題:
1. ∠aoe的余角是 ;補角是 。
2. ∠aoc的余角是 ;補角是 ;對頂角是 。
問題2:點o在直線ab上,∠doc和∠boe都等于900.
請找出圖中互余的角、互補的角、相等的角,并說明理由。先獨立探究,再小組交流。
活動目的:通過問題串的巧妙設置,不僅高效率的復習了本節的知識點,而且讓學生在開放的環境中暢所欲言,收獲了一份自信!問題串的設置提高了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新意識的形成,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
活動的注意事項:鼓勵學生暢談自己學習的知識和體會,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與信心,對出現的錯誤,一定進行積極的辨析,讓學生學會解決的方法。
第五環節 學有所思 反饋鞏固
歸納總結:
1. 你學到了哪些知識點?
2. 你學到了哪些方法?
3. 你還有哪些困惑?
活動目的:本環節的設置使學生學會從系統的角度把握知識方法,努力使知識結構化、網絡化,引導學生時刻注意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鼓勵學生暢談自己學習的知識和體會,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與信心,培養學生獨自梳理知識,歸納學習方法及解題方法的能力。鍛煉學生組織語言及表達能力,經歷與同伴分享成果的快樂過程。
活動注意事項:教師一定讓學生暢談自己的切身感受,對于知識點的整合,更要有所思考,達到對所學知識鞏固的目的。鼓勵其他學生進行補充糾正,教師也應進行適時的點撥和強調。
鞏固反饋
1. 如圖2.1-13,直線ab與cd交于點o,∠boc=900,ef經過點o.
(1)指出圖中所有的對頂角;
(2)圖中那些角與∠aoe互余?互補?
(3)若∠bof=34°,試求出∠aof,∠boe,∠doe的度數.
2.如圖2.1—14,點o在直線ab上,oc平分∠bod,oe平分∠aod,請找出∠cod的余角和補角,并說明理由。
3.學以致用: 如圖2.1—15:小穎想測量一堵拐角高墻在底面上所成的角∠aob度數,人不能進入圍墻內,你能幫小穎想出簡單的測量方法嗎?請簡述你的方法。
活動目的:鞏固本節課的知識點,檢驗學生的掌握程度。
活動注意事項:要及時反饋,關注學生易錯點,及時進行強調鞏固。
第六環節 布置作業 能力延伸
基礎題:1.書p42頁習題2.1 第 1,2,3,4,5題
提高題:2.下圖由兩塊相同的直角三角板拼成,其中∠fde=∠aob=900,點o在fd上,de在直線ab上, 請找出相等的角、互余的角、互補的角。
活動目的:作業應該體現出課堂學習的延續性,因此本節課我也精心設計了一道探究性的題目,實現了同一圖形經過不同變化可以產生不同問題,與課堂的問題相呼應;作業分層,可以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有不同的收獲。
活動注意事項:首先應激勵學生獨立完成作業,其次注意提高效率,最后應鼓勵學生進行反思。
四、教學設計反思:
1. 開放課堂 激發潛能
數學來源于生活,反之又服務于生活。本課時我遵循“開放”的原則,引導學生從身邊熟悉的情境出發,使學生經歷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數學模型的過程,體會本節課的重要性和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通過課堂開放,可以讓學生在直觀有趣的問題情境中學到有價值的數學;學生搜集的信息是豐富多彩的,有利于教師給學生一個充分展示自我的舞臺,在活動中提高學生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激發了學生的潛能,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動手操作 探究新知
“幾何直覺是增進數學理解力的很有效的途徑,而且它可以使人增加勇氣,提高修養。”通過動手畫圖,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這也是促使學生認真審題的重要方法。學生的畫法千變萬化,他們在相互交流中,很容易發現自己的問題,起到相互補充,相互學習的效果,可以輕而易舉地掌握新知識。
3.巧設問題串 打造高效課堂
我在教材提供的教學素材的基礎上,重組教材,恰當地創設情境,以問題串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過獨立思考,不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為學生構建了開放有效的學習環境。變式訓練、一題多解的設置,題目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爭取能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領略到成功的喜悅!使學生思維分層遞進,揭示概念的實質,不斷完善新的知識結構,同時體驗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和發現的快樂,繼而轉化為進一步探索的內驅力;鼓勵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充分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的思維多向開花,極大的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4.注意事項。
課堂上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學生搜集的信息是豐富多彩的,學生的思維也是百花齊放,教師應注意捕捉有效信息,從激勵學生的角度出發,給予學生一個充分展示自我的舞臺,在活動中提高學生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不同的問題,應大膽放手給學生,注意培養學生抽象幾何圖形的能力,簡單合情說理的能力,觀察分析的能力,總結歸納的能力等。討論時,應該留給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時間,不要讓一些思維活躍的學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學生的思考,掩蓋了其他學生的疑問。教師應注重學生幾何語言的培養,對課堂生成的問題,應予以重視,教師可以激勵學生課后繼續探究,將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開闊學生的視野。
七年級下冊《河中石獸》教案設計意圖篇八
1. ▲平面上不相重合的兩條直線之間的位置關系為_______或________
2. 兩條直線相交所成的四個角中,相鄰的兩個角叫做鄰補角,特點是兩個角共用一條邊,另一條邊互
為反向延長線,性質是鄰補角互補;相對的兩個角叫做對頂角,特點是它們的兩條邊互為反向延長線。性質是對頂角相等。p3 例;p8 2題;p9 7題;p35 p35 3題
3. 兩條直線相交所成的四個角中,如果有一個角為90度,則稱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其中一條直線
叫做另外一條直線的垂線,他們的交點稱為垂足。 4. 垂直三要素:垂直關系,垂直記號,垂足
5. 做直角三角形的高:兩條直角邊即是鈍角三角形的高,只要做出斜邊上的高即可。
6. 做鈍角三角形的高:最長的邊上的高只要向最長邊引垂線即可,另外兩條邊上的高過邊所對的頂點向該邊的延長線做垂線。
7. 垂直公理: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
8. 垂線段最短;
9. 點到直線的距離: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的垂線段的長度。
10. 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f(在兩條直線的同一旁,第三條直線的同一側),內錯角z(在兩條直線內部,位于第三條直線兩側),同旁內角u(在兩條直線內部,位于第三條直線同側)。
p7 例、練習1
11. 平行公理: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
12. 如果兩條直線都與第三條直線平行,那么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如果b//a,c//a,那么b//c p17 4題
13. 平行線的判定。p15 例 結論:在同一平面內,如果兩條直線都垂直于同一條直線,那么這兩條直線平行。
p15 練習;p17 7題;p36 8題。
14. 平行線的性質。p21 練習1,2;p23 6題
15. 命題:如果+題設,那么+結論。p22練習1
16. 真、假命題p24 11題;p37 12題
17. 平移的性質p28歸納
七年級下冊《河中石獸》教案設計意圖篇九
新的學年,我被任命為初一年級班主任工作,面對初一的新生,這無疑是個考驗。從一個熟悉的學校升入一個陌生的學校,學生們難免會有些好奇和不習慣,為使學生們盡快適應這個氛圍,更好的完成學業,我還是打算先從德育工作入手。具體的初一班主任德育工作計劃我是這樣制定的。
一、德育工作計劃指導思想:
依據《上海市學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導綱要》和《上海市中小學生生命教育指導綱要》的要求,并結合“愛國榮校,崇尚科學”為主題,重視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文明行為等教育,有效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二、具體工作:
1、作為德育工作是我初一班主任工作計劃中的重點工作。進一步加強行為規范的系列教育活動,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等多種活動模式,爭做行為規范示范班,使學生中涌現出一大批“行為規范小明星”,并使全體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人人爭做文明小市民。
2、結合“綠色奧運、人文奧運、體育奧運”20xx北京奧運召開以及慶祝改革開放30周年的良好教育契機,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和主題活動,使校本德育和社會德育有機結合。
3、充分利用各種教育實踐基地,有效組織學生參與社區各項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4、建設“溫馨教室”,體現人與人之間相互尊重,理解與支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5、以“學會感恩,關愛他人,懂得責任,恪守誠信”為本學期德育的主題,促進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形成。
三、教育內容及措施:
1、用班會、午自修進行常規教育,抓好紀律、禮貌、勞動、學習等方面的常規,使行為規范訓練經常化、規范化。為學生自我管理打下堅實的基礎。
(1)學雷鋒活動;感恩教育活動,并列好感恩教育工作計劃。
(2)緬懷先烈清明掃墓活動;學生社會考察活動
(3)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教師、學生、家長網上讀書;迎奧運征文活動
(4)理想教育活動
七年級下冊《河中石獸》教案設計意圖篇十
學校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奠基工程,它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在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之中,與其它各育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保證人才培養的正確方向起著主導作用。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對學生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加強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使學生能順利完成由小學到初中的過渡,并很快適應中學生活。
二、工作目標
結合學校及政教處的工作計劃,爭創有特色的班集體。努力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每個學生發揮自己的潛能。緊抓學生思想工作不放,緊抓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不放,要求學生在學好做人的前提下,提高成績。
三、方法措施
根據我班特點,特制定如下措施。
(一)樹理想、轉變學習態度:把“要學習”轉變為“我要學”。通過開展主題班會,讓學生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而七年級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階段,只有重視其學習過程,才可能實現理想,轉變學習態度,明確努力方向。
(二)鼓舞學生樹立信心:利用班會對學生進行教育,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樹立信心,戰勝困難。
(三)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班主任要關心學生各科的均衡發展,引導他們不斷加強薄弱學科,不要出現偏科現象。班主任應顧全大局,同科任老師配合。監督學生多下功夫,并要求學生各科兼顧,不放棄任何一科,形成一種以班主任、科任教師、家長強強聯手、協同作戰、齊抓共管、全面提高的局面。
(四)加強班級管理,注意常規。一切從細節入手,不放棄常規管理,讓學生全面發展。
(五)嚴抓紀律,并做好思想工作。對行為習慣較差的學生,多談心,及時鼓勵,讓其不擾亂課堂的前提下,盡力學,不放棄。對優生會需要多關心和鼓勵,調節心態,以競爭精神去拼搏,拋開一切雜念。力求:強科爭優勢、弱科保底線。
( 六)加強與家長聯系。出現問題好及時溝通,共商對策,使其達到齊抓共管。
總之,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要多方面的管理,因材施教,提高我們的德育教育的管理水平,這樣才能培養出二十一世紀有用之材。
七年級下冊《河中石獸》教案設計意圖篇十一
第二單元 寫作
學習抒情
教學目標:
1.了解抒情文字的特點和寫法。
2.在寫作實踐中,能夠采用多種抒情方法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3.善于發現自身、人類、社會及自然的美;善于從生活中尋找快樂,感受幸福。
教學方法:寫作--修改--點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沒有無心之文”,寫作離不開情感的抒發,無論記敘、議論甚至在說明事物時,作者的筆法都帶著自己的感情,情感就是文字的靈魂。今天,我們一起探討寫作時怎樣抒情。
二、寫作指導
1.在寫作中,恰當地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能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主題。
2.除了直接抒情以外,還可以將情感滲透在敘述和描寫中,即間接抒情。
(1)直接抒情法:不借助于任何別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讀者,引起共鳴。
(2)間接抒情
①借景抒情法:作者帶著強烈的主觀感情去描寫客觀景物,通過景物來抒情。
②觸景生情法:觸及外界景物而引起情思,發為感嘆述懷的方法。
③詠物寓情法:通過描寫客觀事物來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種表現手法。
④詠物言志法:感于外物而述志抒懷的方法。
⑤融情于事法:通過敘述事件來抒發感情,讓感情從具體事件的敘述中自然地流露出來,感染讀者。
⑥融情于理法:把感情寄寓在說理之中,理中含情,既可以使情具有深度、厚度,又可以使理閃爍出充滿個性色彩的情思,撥動人的心弦。
⑦托物言志:通過對物品的描寫和敘述,表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作文一、片段作文
選取適當的抒情方式,寫一段話,抒發某種情感,如幸福、喜悅、痛苦、憂傷、渴望等。200字左右。
寫作提示:
1.選擇想要表達的情感,回憶自己產生這種情感的情境。
2.可以直接抒情,也可以采用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相結合的方式。
例文欣賞:
我總是呆在一段時光里,懷念另一段時光。如果把童年再放映一遍,我們一定會先大笑然后放聲痛哭,最后掛著淚,微笑著睡去。讓我化作羽毛,徜徉在這無邊的回憶。有時我沉默,不是不快樂,只是想把心掏空。人生,不過一杯茶,滿也好,少也好,爭個什么!濃也好,淡也好,自有味道。急也好,緩也好,那又如何?暖也好,冷也好,相視一笑。因為看輕,所以快樂;因為看淡,所以幸福。多幾分快樂,少幾分憂愁;多幾分幸福,少幾分痛苦;多幾分憧憬,少幾分絕望。相信陽光必將驅散陰云,雨后彩虹終會露出她醉人的微笑。
作文二、我的家鄉
寫作提示:
1.寫作內容:可以寫家鄉的景色、特產、風俗,以及你在家鄉的生活……不必面面俱到,可以有側重地寫作。
2.寫作時,可以直接表達感情,也可在描寫、敘事中滲透感情。
3.寫完初稿后,要進行修改。
例文欣賞:
我的家鄉
望著被云霧籠罩的天空,回想起童年時候的家鄉。一絲思念便涌上心頭。雖然說時隔了十年,但是那時的景象仍然記憶猶新。童年,是一支小夜曲,悠久,綿長;童年是一幅山水畫,讓你永遠欣賞;童年,是一片奇異的星空,神秘無窮;童年,是一汪清泉,潔白無邪;童年是一種心情。回憶童年,像咂摸一瓶陳年老酒,時間越久,味兒越濃。
裊裊青煙在家鄉的上空飄蕩著,屋檐邊的瓜架上倒掛著絲絲未出藤的小瓜苗,幾只鴨子邁著方步,在院子里覓食。那時的我,總是坐在屋門口,搖著奶奶的小扇,偶爾的望著天空。一直到現在,我都還記得那時的天是那樣的藍,那樣的亮。清澈的小溪,泉水淙淙。枝頭的鳥兒,啁啾歌唱。花間的蝴蝶,翩翩起舞。連田遍野,一望無際。把人們的煩憂一掃而空。我喜歡徜徉在這碧綠的天地里,更喜歡佇立在那飄散著泥土之香的小山丘,眺望著那使人充滿活力的田野,載著滿懷的綠意回故鄉。我愛家鄉,喜愛家鄉的雨天!每當下雨時,天是霧和雨織成的朦朧,白茫茫的一片;那三三兩兩的茅屋,靜靜地橫陳著,接受雨水的洗禮;路上的行人,漸漸地稀少了,只有那不堪寂寞的鴨群,不停嘎嘎著,白長袍的鵝先生,站在屋檐下,伸長著頸子,享受著雨水的淋漓;這真是充滿詩情畫意的神仙境地。
這里的夜寧靜而又美麗。天上的星星靜靜地向我眨著眼睛,濃密的森林在我身后佇立著,淡淡的星光一直披撒到那樹尖上,為樹披上了一層薄薄的紗。不時有蟋蟀在草間鳴唱,小鳥在林間低鳴,空氣中還飄有淡淡的奶牛味,讓我感受到了這家鄉夜晚,是那么的寧靜,是那么的美麗。
我愛家鄉,愛它的河流,愛它的雨天,更愛它那寧靜的夜晚。
【點評】這篇文章作者運用了優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了自己的家鄉,回憶了家鄉的河流,家鄉的雨天,家鄉那寧靜的夜晚。文中作者對家鄉的熱愛之情讓我們讀者深有體會。
作文三、我的煩惱
寫作提示:
1.選材:想一想你有什么煩惱?選擇可以作為寫作素材的內容。
2.寫“煩惱”的時候,要把事情、原因寫清楚,還要寫出煩惱時的具體感受,讓人讀了以后能體會你的處境和心情。
例文欣賞:
我的煩惱
嬌艷的薔薇因為昂翹的刺而不再可愛;醇美的酒因為濃烈的酒精而不再芬芳;盛燦的愛因為太深而成為甜蜜的負擔。
--題記
“學海無涯苦作舟”是一種如何孤寂、煩悶的心情。青春需要活力的舞伴。跳躍的細胞卻在漸漸被愛吞噬。
天氣晴好,浮云在空靈的世界自由飄蕩,陽光暖得融化了心。
“出去逛?”“啊?這……好吧。”
安靜地撂下了電話,心里卻是澎湃的海潮在擊鳴。我應允了邀請,可我又該如何面對那張嚴肅的面孔,求得應準;或是偷偷溜出去,拋下一顆焦灼的心。我慢慢推開了門。
“媽!”我輕輕地喚了一聲。
“嗯?”她在忙碌,忙碌于那堆油膩的碗筷。冷冷的水聲中偶爾碰撞出沉悶的咳嗽。
“我……同學約我去玩?”
“誰?”她立馬轉回了身,警戒地望著我。
“是……”是啊,對方是一個成績并不怎么優秀卻善良到讓人心疼的女生。但,媽媽相信的只有擁有漂亮成績的人。她只能看到這些。
“是一個成績很好的女生,每次考試都不落前三名。”我只覺得手心滲出了細密的冷汗。是啊,對面是一個愛我如此深的人,我怎么能欺騙她,傷害她?
媽媽輕輕地舒了一口氣。泡沫中隱現的是一雙溝壑縱橫的手,寫滿了滄桑的苦痛。我的心隱隱抽搐了一下。肥皂泡的夢被愛裹得緊緊的。
青春的生命需要自由的飛翔。有一天,我將破繭而出成為美麗的蝶。愛卻在永遠裹緊我的翅膀。沉重、甜蜜的負擔。
--后記
【點評】這篇習作用生動優美的語言敘寫煩惱,媽媽的愛成為我沉重、甜蜜的負擔,令我煩惱。開篇有題記,結尾有后記,構思巧妙,深化了主旨。
七年級下冊《河中石獸》教案設計意圖篇十二
本學期我仍舊擔任七年級六班的班主任工作,依據學校政教處的德育工作計劃,特制訂我的班級工作計劃:
一、班級的基本情況分析:
七年級六班共有在籍生28人,女生14人,男生14人,住宿生11人,通勤生1人。通過一個學期的相處與教育,我的班級的學生的品格良好率為98%以上,大部分學生都能遵守《守則》、《規范》、校規校紀、班規班紀,作息制度,學生總體學風正,風氣濃,向心力強,學生們的集體榮譽感強,學生參與活動性的積極性高。但是班上13人來自獨生子女家庭,3人來自特殊家庭,因此學生的自制能力差,做事的自覺性不強,在班級勞動過程互相推委,而且,學生的整體的體育素質不高。
二、工作目標
1.加強學生的好習慣養成教育,促進良好的學風、班風和校風的形成。
加強文明禮貌養成教育,重點用《中小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松江中學學生紀律衛生考評辦法》嚴格要求學生,教育學生遵守紀律,養成遵守紀律、講究衛生、勤奮學習的良好習慣。
2.加強法制紀律安全教育,確保在校學生安全無重大事故和違法犯罪。
利用早班會和班團會等時機,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用火用電安全、防震防才踩塌等事故的教育,加強學生的安全自我保護意識,避免不安全事情的發生。
3.構建好學校、社會、家庭這一強有力的德育橋梁。
經常性地與家長進行聯系,通過電話訪談、請家長到校訪談、到學生家進行家訪等方式,在教育學生上與家長達成觀點一致,共同教育好學生。
三、主要工作及實施措施
1、日常行為規范管理細致到位
要求每一位學生嚴格遵守校規校紀,讓良好的習慣內化為自身的素質,以良好的行為營造文明的校園環境。組織學生利用班會時間深入學習好習慣條例,切實抓實學生好習慣的培養。
2、加強班集體建設,每天由值日班長記錄班級學生課堂表現,進行學生日常行為日量化管理。堅持一日三掃的衛生制度,重視培養學生衛生保持的好習慣。
3、加強對全體學生的安全教育。充分利用一切陣地加強對學生的交通安全、飲食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和自我救治的能力。
4、組織學生積極參加課外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縣級以上、縣級以及學校組織的各項文體活動,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與參與意識。
5、組織學生參加社區所開展的與環保、衛生、美化等有關的公益勞動,增強學生的公民意識和責任感。
6、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教育學生不在班級、走廊、室內外亂扔垃圾,并教育他們能夠隨手撿起地面上的垃圾,提高學生的美化校園環境的意識。
7、開好家長會。按照學校的規定,定期召開部分家長會議,或請個別學生的家長到校,從而加強對個別學生的教育。做好家訪工作,每個學年要對本班的學生家庭普訪一次,特殊學生不少于兩次家訪。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改進教育方法,引導家長以自身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引導教育子女,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從而家、校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8、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經常性地與學生進行思想交流,給學生提供及時的個別或團體心理的輸導。
各月主要德育活動:
三月:學雷鋒、樹新風
活動內容活動負責人活動時間
1、學生儀容儀表檢查政教處、團委3、5
2、慶三、八節活動:為父母洗一次腳政教處3、8
3、學雷鋒實踐活動團委3、18
4、板報:學雷鋒、樹新風班主任3、14
5、“好習慣養成條例、德育知識”測試政教處、團委3、28
6、班會:新學期安全教育3、9
學習“好習慣養成條例”團委、班主任3、16
四月:法制宣傳
1、清明節掃墓活動團委4、4
2、法制宣傳月活動
①手抄報評比政教處、藝術組
②法就在身邊主題班會班主任4、13
3、清理校園周圍白色垃圾總務4、11
4、班容班貌檢查政教處4、9
5、板報:做守法中學生一年級
保護環境從我做起二年級團委、班主任
6、社會實踐活動---“法律知識宣傳”團委4、20
五月:愛國主義教育
1、美麗延邊我的家:演講比賽政教處、語文組5、14
2、感恩母親主題班會班主任5、12
3、班主任經驗交流會政教處5、18
4、趣味體育活動比賽團委、體育組5、28
5、慶“五四”征文活動政教處、語文組5、7
6、板報:珍愛生命、健康成長班主任
7、社會實踐活動---“走進社區”5、20
六月:讀書活動月
1、讀書交流活動、讀書知識競賽政教處、語文組6、8
1、畢業典禮、文藝匯演政教處、團委、體育組6、22
3、禁毒日教育活動政教處6、20
4、開展校園之星評比活動政教處、團委6、15
5、板報:品味書香團委6、8
七月
1、做好本學期班主任量化考核,完成“優秀班級”評比
2、暑假活動安排(根據教育局要求)
3、社會實踐活動---“走進長白山”
七年級下冊《河中石獸》教案設計意圖篇十三
【學習目標】
1.知道金的建立、金滅遼與北宋以及南宋建立的基本史實
2.了解岳飛抗金的英勇事跡,知道宋金議和的內容及影響
3.認識岳飛抗金的正義性,正確看待我國歷史上的民族關系
【學習重點】女真建立金和岳飛抗金
【學習難點】如何評價岳飛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
1.11世紀末,完顏部的首領 進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統一。
2. 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權,國號________,他就是 。
3.金太祖改革女真部落 ,頒行 ,發展生產,女真勢力迅速壯大。
4.女真崛起之時, 和北宋的統治危機重重。
5. 年,遼被 滅亡。
6. 年,金軍攻破 ,北宋滅亡。
7.北宋滅亡后, 登上皇位,他就是 ,定都 ,史稱南宋。
8.南宋初年, 幾次大舉南下,南宋軍民奮起抵抗。
9. 統率的“岳家軍”在________大敗金軍主力,迫使金軍后撤。
10.在有望收復中原之時,宋高宗和________害怕抗金力量壯大,危及他們的統治,下令岳飛班師,并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岳飛。
11.宋金達成和議,南宋向金 ,并給金歲幣,雙方以________________一線劃定分界線, 局面形成。
二、合作探究
如何評價宋金議和?
三、練習鞏固
1.下列人物中,統一女真各部,建立金政權的是( )
a.完顏阿骨打 b.耶律阿保機 c.元昊 d.鐵木真
2.歷史上的“靖康之變”發生于( )
a.北宋與南宋之間 b.遼與南宋之間
c.遼與北宋之間 d.北宋與金之間
3.岳飛的抗金贏得了人們的尊敬,主要是因為( )
a.岳家軍紀律嚴明,英勇善戰 b.他堅持的是正義的抗金斗爭
c.他被秦檜誣陷,蒙受冤屈 d.他的抗金斗爭使南北獲得了長久的和平
4.明朝人在詞中感慨岳飛的遭遇:“千載休談南渡錯,當時自怕中原復。笑區區一檜亦何能,逢其欲。”對此理解正確的有( )
①岳飛抗金勝利后達成了澶淵之盟 ②宋高宗害怕自身的統治受到威脅
③秦檜以謀反罪害死了岳飛 ④岳飛的遭遇受到后世的同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標志著宋金南北對峙局面形成的是( )
a.澶淵之盟 b.南宋的建立 c.宋金議和 d.金遷都到中都
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人自宋后少名檜,我至墳前愧姓秦。
——秦觀
材料二: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岳飛《滿江紅》
(1)材料一中“忠骨”是指誰的遺骨?“佞臣”指誰?
(2)材料二“靖康恥,猶未雪”中“靖康恥”指哪一歷史事件?
四、課后反思
參考答案:
一、1.阿骨打 2.1115 大金 金太祖 3.軍政體制 女真文字 4.遼 5.1125 金 6.1127 開封 7.趙構 宋高宗 臨安 8.金軍 9.岳飛 郾城 10.秦檜 11.稱臣 淮水至大散關 宋金對峙
二、(1)宋金議和是南宋以屈辱的條件換來的和平,加重了人民的負擔。(2)使社會較為安定,南北方交流密切。(3)有利于北方經濟的恢復和南方經濟的發展。(4)有利于民族交融的加強和社會的進步。
三、1.a 2.c 3.d 4.c 5.c
6.(1)岳飛。秦檜。(2)北宋滅亡。
七年級下冊《河中石獸》教案設計意圖篇十四
一、培養良好的班風
提出班級的總體奮斗目標,以班訓為指針,使同學們振奮精神,共同為班級的未來努力奮斗,構成“班榮我榮,班恥我恥”的觀念,增強班群眾的凝聚力。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人人爭做班級的小主人。抓好班級一日常規,抓好自習課紀律,提高課堂效率。利用班會等課余時光,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作為班主任,本人要做到早上早到教室、平時多去教室,及時糾正學生的不良習慣,盡快養成良好的行為規范,逐步構成守紀、進取、勤奮的班風。
二、選拔、培養班干部
擔任班主任后,首先注意選拔培養班級的用心分子,物色班干部,組成臨時班委,讓學生初步學習自我管理自我。
首先,幫忙班委樹立威信;
其次,鼓勵班委大膽工作,指點他們工作方法;
第三,嚴格要求班干部在知識、潛力上取得更大進步,在紀律上以身作則,力求從各方面給全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第四,培養班干部團結協作的精神,要能夠透過班干部這個小群眾建立正確、健全的_,帶動整個班群眾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構成群眾的組織性、紀律性和進取心。
三、做好個別學生的教育工作
在組織學生開展群眾活動的同時,注意對學生進行個別教育工作。對于班級里一些較特殊的學生,他們或是學習差,或是性格孤僻,或是頑皮搗蛋。做好這些特殊學生的教育工作。具體做法如下:
對于個別學生的教育,持續正確的態度,做到思想上不歧視,感情上不厭惡,態度上不粗暴。對后進生要一分為二,善于發現后進生身上的用心因素,個性是要注意培養后進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對個別學生的教育工作要對癥下藥,教育個別生首先要找出個別生特殊在什么地方,有的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有很強的自卑感,造成性格孤僻,不和群。有的是精力過剩,人很聰明,而班級生活對他來說很不滿足,在缺乏正確引導的狀況下就會搞出“惡作劇”。總之,對個別學生要區別對待,對癥下藥,因材施教。定期與學生談心交流,<蓮山~課件>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疏導解決學生的問題。
四、對學生進行法制安全教育
對學生的法制安全教育要做到:時時處處都得講、時時處處都得做。如果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及時上報,想盡辦法把問題隱患控制在萌芽狀態,把影響和損失降到最低點。尤其使學生校外安全和校內休息時光的安全,務必,確保安全工作萬無一失。
五、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
平時,把學生在校的各方面的表現反饋給家長,及時與家長溝通,使家長對孩子在校狀況作到心中有數,請家長協助鼓勵或幫忙學生,作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同時,向家長了解學生在家的表現,及時找到問題所在,對癥下藥。結合學生的表現,開好家長會,針對學生的現狀,與家長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對下一步工作做好安排,盡快構成家長、教師、學生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
計劃只是一個期望,一個目標。本人將在本學年中,在不斷向老班主任學習的同時,加強班主任工作的理論學習,努力抓好各項常規工作,從學校的日常檢查工作做起,協助任課教師,用心創造良好的班風和學風,爭取七33班在本學年中做到穩步前進,成為一個禮貌班群眾。
七年級下冊《河中石獸》教案設計意圖篇十五
一、課前系統部分
(一)課標分析
課程標準4-1:列舉歷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發明,了解它們是如何推動歷史前進的。
課程標準5-1:選擇衣食住行等的事例,了解到人們的物質生產與生活的狀況及其變化。
課程標準4-2:列舉古代歷史上的重要事件與人物,說出它(他)們在不同區域和特定時期的突出作用。
課程標準6-3:從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舉例說明特定歷史時期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的突出貢獻。
(二)教材分析
唐朝前期經過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等的努力,出現了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的盛世景象。這正是課程標準4-2里提出的古代歷史上的重要事件與人物,說出它(他)們在不同區域和特定時期的突出作用。
本課主要展現的是唐朝國家統一、安定,經濟繁榮發展,政治開明,文化發達,民族關系融洽,對外交流頻繁的欣欣向榮的繁盛景象以及一個泱泱大國開放的大家風范。唐朝于公元618年建立,907年結束。前期處于繁榮階段,是我國歷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時期。本課時一方面用大量的圖片展示唐朝在農業、手工業、商業的繁榮及多姿的社會生活,給學生以實實在在的唐朝繁榮的印象。而這正是課程標準5-1里提到的選擇衣食住行等事例,了解人們的物質生產與生活的狀況及其變化;另一方面又蘊涵著出現盛世景象原因的分析。唐朝前期經濟的繁榮是我國封建社會前所未有的,唐朝躋身當時世界級的經濟大國。唐朝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水平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朝代,處于世界的先進地位。尤其是唐朝農業生產工具的新發明曲轅犁和筒車,與課程標準4-1:列舉歷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發明,了解它們是如何推動歷史前進的關系十分密切。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商業的繁榮。唐朝長安不僅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亞洲各國經濟、文化交流中心,更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值得后人引以自豪。經濟的發展也促進了社會生活的多元化,實行較為開放的對外政策,與少數民族和周邊國家交流頻繁,使唐朝的社會生活豐富多彩、中西交融。這正是課程標準6-3:從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舉例說明特定歷史時期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的突出貢獻所要求的。通過本課的學習,主要引導學生多角度地思考,唐朝經濟的繁榮既是唐代勞動人民辛勤勞動的直接結果,也與唐朝統治者調整統治政策有關。
(三)學生分析
(1)通過前面帝國新政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了解了唐朝唐太宗貞觀之治,以及唐朝國家政治體制和科舉制的一些情況。有部分同學觀看過《貞觀長歌》等影視作品。這為本課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作為現在的初中學生,身居城市之中,對農業情況了解得較少,要想理解當時農具對農業生產的推動作用,以致使社會經濟出現繁榮局面,比較困難。
(3)學生不喜歡死氣沉沉、干巴巴的歷史課,他們最想把歷史學活,能學以致用,能親身體會和參與,有血有肉、充滿智慧和歡樂的歷史課。
(四)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學生能簡要敘述唐朝武則天的“貞觀遺風”、唐玄宗前期的“開元盛世”及后期的“安史之亂”的大致歷史走向。
(2)學生通過對曲轅犁和筒車的學習,能理解科技推動人類進步的道理。
(3)在了解盛唐在農業、手工業、商業、對外交流、社會生活方面的具體表現的前提下,學生能夠各舉出具體的一到兩個例子。
2.能力、方法培養目標:
學生通過思考討論:“為什么說武則天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你認為出現盛唐氣象的原因有哪些?”等問題,初步學會運用客觀、辯證的方法分析人物和歷史現象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學生通過學習了解了唐朝經濟居當時世界的先進地位。從中體會到祖國的偉大,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責任感。
(五)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農業生產工具的改造: 曲轅犁和筒車的創制;絲織業和陶瓷業的發達;長安商業的繁榮;社會生活的多姿多采。
教學難點:分析出現盛世景象的原因。
(六)教學方式
以本課教學方法以創設情境法和任務驅動法為主,啟發法和討論法為輔。使學生在老師設置的情境中思考、討論問題,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在課堂活動中把所學知識融會貫通,活學活用。
(七)教學用具
曲轅犁的實物模型,多媒體課件
二、課堂系統部分──教學過程
(一)課前探究部分
布置學生查找資源。了解曲轅犁的構造;收集唐朝在農業、手工業、商業的繁榮及多姿的社會生活的圖片。探究:為什么在唐玄宗時期會出現唐朝會出現盛世景象?探究方向:農業生產情況,手工業狀況,商業繁榮狀況。
(二)新課導入部分
通過唐朝大詩人杜甫的一首詩《憶昔》的學習和理解導入本課。詩中寫到“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不正是唐朝盛世的一個縮影嗎?設問:杜甫此詩中所描寫的是歷史上哪個時期情況?你判斷的依據是什么?由詩中所描寫的內容,請你推斷當時社會是一番怎樣的景象? 詩中描寫的是開元盛世的繁榮景象,開元盛世不僅是唐朝的鼎盛時期,還是中國古代社會鼎盛的時期,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盛唐氣象》。
設計意圖:通過杜甫的詩中所描寫的繁榮景象現象讓學生了解到歷史上唐玄宗創造了中國封建王朝的全盛時代──開元盛世。
(三)師生互動部分
1.唐朝出現盛世氣象的原因
(1)通過唐朝大詩人杜甫的一首詩《憶昔》導入新課后,老師出示三幅圖片,他們分別是唐太宗、武則天和唐玄宗。繼續設問:當時是哪個皇帝在位?為什么會在這個時期唐朝進入盛世景象? 是唐玄宗一個人的功勞嗎?
設計意圖:考察學生對唐玄宗所處“開元盛世”時代的知識掌握。而對唐朝進入盛世景象原因的探究,則需要學生回顧上節課所學唐太宗所作所為,還要學習本課所涉及武則天“貞觀遺風” 的內容。從而使學生對“貞觀之治”“貞觀遺風”到“開元盛世”這樣一個遞進發展有了初步認識,盛世局面的出現決非唐玄宗一個人的功勞,與他前幾任的統治者的奠定的良好基礎有關。
(2)探尋開元盛世出現的原因
設問:除了唐太宗、武則天的積累,還有沒有別的原因?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到開元盛世的出現還與當時的政局穩定、唐玄宗任用賢人和勵精圖治等分不開。
設問:出現《憶昔》詩中所描寫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景象出現與什么有關?
設計意圖:在解決這個問題時,主要讓學生認識唐朝國勢強盛,百姓富庶,糧食產量這一盛世局面的出現,與農業生產工具的改進密不可分。從而引出兩個新出現的農具。
2.唐朝出現盛世氣象的原因
(1)曲轅犁與筒車
設問:筒車是干什么用的?它有什么好處?
老師出示課前準備好的曲轅犁實物,讓學生回憶以前的農業生產工具,說說曲轅犁功用。老師一旁釋疑。
設計意圖:結合圖片,粗略講解筒車的功用,著重講解曲轅犁。通過實物認識曲轅犁并了解它的構造和用途。和過去耕地所用的犁的對比,感受曲轅犁的優點:犁架小、便于回轉,操作靈活性,既便于深耕,節省畜力。先進的生產的工具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使糧食產量增加、農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活動一:時空連線 夢回唐朝
現在北環衛視《盛唐氣象》專題報道組特派四組記者為大家就盛唐時期的農業做現場報道
● 畫面一:采訪正在河邊灌溉農田的農民
● 畫面二:采訪當地主管倉庫的官員
● 畫面三:采訪正在農田犁地的農民
● 畫面四:采訪當地主管戶籍的官員
設計意圖:在學生已經學習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通過這個環節所模擬的情景讓學生回到唐朝,在剛才老師對唐朝開元盛世的講解的基礎上讓學生選擇四個畫面中的某一個來反映盛世情景。學生在這個環節的活動中都圍繞一個中心---盛世來設計,從而牢牢把握了盛世的四個方面的表現。
活動二:小組探究
“唐人斯科特”
請閱讀學習p94~p95的相關內容后,合理設想斯科特到達唐朝后在衣、食、住、行方面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
展示照片──這學期學校新來的外籍教師斯科特,利用他特殊的身份來設計活動,創設情景。
創設情境:高薪急聘!!!
北環衛視《盛唐氣象》專題報道組唐朝都城長安城里外國人很多,報道組與他們溝通很不方便,急需翻譯一名,薪金100000新唐幣!你們覺得誰最適應?老師覺得這一個人比較適合。出示斯科特的照片。
1.“斯科特的變化”請同學們設想斯科特到達唐朝后衣、食、住、行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
2.圣誕節你最想要的禮物。
快到年底了,斯科特要回到學校主持圣誕party。結合本課所學知識,請你寫一件最想讓他從唐朝帶給自己的圣誕禮物,并說說你的理由。
設計意圖:通過這個用時比較長(從閱讀相關課文材料、思考禮物、書寫紙條、老師讀幸運學生紙條等大概所需10到15分鐘)規模大、參與學生人數多的活動,既可以使學生懷著興趣,帶著任務去有目的的、主動的閱讀課文中描寫唐朝盛世期間手工業、絲織品、瓷器、商業的繁榮這些內容,又避免了老師一味地講,學生被動的聽這種乏味場面。活動首先從學生比較熟悉和喜愛的外籍教師斯科特先生入手,容易讓學生接受,從視覺上一下就引起學生們的注意。第一個情境的設計斯科物來到唐朝開元年間,他會在吃穿住行等方面發生變化:可能吃胡餅、穿胡服、戴胡帽、登胡靴。第二個情境的設計回老家將準備帶些什么禮物,正好可以把書上的唐代的絲織品、唐三彩、珠寶等考慮進去。這兩個情境的設計很好地把書上的唐代的社會生活這個內容運用起來,把唐代的手工業特色反映出來,這些內容更好地說明了唐代社會經濟呈現繁榮景象。
3.唐朝的衰落
設計問題:安史之亂的時間:唐玄宗統治后期
叛亂將領:安祿山史思明
影響:唐朝開始由盛轉衰
由老師從本節課所學大唐帝國的鼎盛,過渡到安史之亂唐朝開始由盛轉衰,此部分,老師略講。
4.你還有哪些疑惑?
老師接受現場學生的提問,出現個別解答不了的問題,可放到課后師生共同探究。
設計意圖:老師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能力,對可能暴露出來的認識誤區和存在問題,可以及時給予彌補和更正。
(四)課堂總結部分
一根主線:唐朝的繁榮原因:貞觀之治─貞觀遺風─開元盛世
政局穩定、任用賢人、勵精圖治
表現:農業(糧食產量增加、生產工具的改進)
手工業(絲織品、瓷器)
商業的繁榮(長安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社會生活(中西交融、胡漢交融)
安史之亂:時間:
叛亂將領:
影響:
設計意圖:梳理知識,鞏固所學。
附:板書設計
七年級下冊《河中石獸》教案設計意圖篇十六
課時安排說明:
《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共分兩課時,我們在第一課時已經學習了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對頂角、余角、補角的定義及其性質;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第二課時,主要內容是掌握垂直的定義及其表示方法,會借助有關工具畫垂線,掌握垂線的有關性質并會簡單應用。
一、學生起點分析
學生的知識技能基礎:學生的知識技能基礎:學生在小學已經認識了平行線、相交線、角;在七年級上冊中,已經對角及其分類有了一定的認識;上一節課又進一步學習了兩直線的位置關系、兩角互補、互余等概念,這些知識儲備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使學生具備了掌握本節知識的基本技能。
學生活動經驗基礎:在上一節課,通過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從身邊熟悉的情境出發,使學生經歷了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數學模型的過程;讓學生通過直觀和大量的操作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動手、動口、動腦來進行歸納整理;鑒于學生已有充分的知識儲備,本課時將繼續延續還課堂于學生,在開放的前提下,讓學生經歷動手畫圖(或者操作)、合作交流的過程,給學生一個充分發表見解的舞臺,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自信力,打造高效課堂!
二、教學任務分析
根據七年學生好奇的心理,首先應引導學生走進現實世界,用一雙慧眼去發現有關垂直的情境,借助視覺思維的直觀性,復習舊知識,提煉新知識,讓學生在主動“探索發現”的過程中增進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在無形中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根據學生已經具備的知識儲備和能力,特制定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
(1)會用符號表示兩直線垂直,并能借助三角板、直尺和方格紙畫垂線。
(2)通過折紙、動手操作等活動探究歸納垂直的有關性質,會進行簡單的應用。
(3)初步嘗試進行簡單的推理。
2. 過程與方法:經歷從生活中提煉、動手操作、觀察交流、猜想驗證、簡單說理等活動,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推理能力和有條理表達的能力。善于舉一反三,學會運用類比、數形結合等思想方法解決新知識。
3.情感與態度: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反之又服務于生活”的道理,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了解數學的價值,通過“簡單說理”體會數學的抽象性、嚴謹性。
三、教學過程設計
本課時我遵循“開放”的原則,在把握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進行了再創造。通過重組教材,恰當地創設情境,為學生構建了有效開放的學習環境。本節課共設計以下環節:第一環節:走進生活,引入課題;第二環節:動手實踐、探究新知;第三環節:學以致用,步步為營;第四環節:綜合應用,開闊視野;第五環節:學有所思,反饋鞏固; 第六環節:布置作業,能力延伸。
第一環節 走進生活 引入課題
1.請每位同學提前搜集有關“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的圖片,提煉出數學圖形,重點關注有關“垂直”的內容,然后小組內交流資料,進行合理分類、整理。
2.
復習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教師提前進行篩選,捕捉出有代表性的題目,課堂上由學生本人主講,最后概括出有關結論。
3.鞏固練習:教師展示下列圖片,學生快速回答:
問題:1.觀察圖形,你能找出其中相交的直線嗎?他們有什么特殊的位置關系?
2.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歸納總結
兩條直線相交成四個角,如果有一個角是直角,那么稱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perpendicular),其中的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它們的交點叫做垂足。通常用“⊥”表示兩直線垂直。
活動目的:數學來源于生活,通過課前開放,引導學生從身邊熟悉的圖形出發,既復習了上一節課的知識點——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又體會到生活中大量存在特殊的相交線——垂直,在比較中發現發現新知,加深了學生對垂直和平行的感性認識,感受垂直 “無處不在”;使學生充分體驗到現實世界的美來源于數學的美,在美的享受中進入新知識的殿堂。通過親身經歷提煉有關數學信息的過程,可以讓學生在直觀有趣的問題情境中抽象出有價值的數學模型,然后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加強直觀教學,在展示學生作品中進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
活動注意事項:教師應放手讓學生參與,啟發引導學生進入角色,組織好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首先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搜尋信息,提煉信息;其次在課堂上應充分展示學生的杰作,在活動中提高學生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讓學生充分發表他們的見解,及時作出恰當的評價,激勵學生以滿腔熱情投入到學習中;最后教師應提煉學生中出現的錯誤,在辨析中讓學生“明辨是非”。如怎樣判斷兩條線段的位置關系?在第三個圖中,如果有學生提出a和c有何位置關系,教師可以激勵學生課后繼續探究,將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開闊學生的視野。如果學生的作品中已經“生成”了“問題一”的內容,教師應因勢利導,適時調整預案。
第二環節 動手實踐,探究新知
動手畫一畫1:
工具1:你能借助三角尺或者量角器,在一張白紙上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直線嗎?
工具2:如果只有直尺,你能在方格紙上畫出兩條互相垂直的直線嗎?
說出你的畫法和理由.
工具3:你能用折紙的方法折出互相垂直的直線嗎,試試看吧!請說明理由。
活動目的: “條條大路通羅馬”,相同的問題可以借助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方法來解決,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發散,引導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通過畫、折等活動,進一步豐富對兩條直線互相垂直的認識,掌握有關的符號表示。課改理念之一就是改變學生被動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積極主動的投身于“做數學”中。本環節的設置,將問題更加形象生動的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在經歷思考、實踐、猜想,動手驗證等過程,不僅加深對“垂直”的理解,而且感受到“做數學“的樂趣,從而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形成探索新知的內驅力!而學生在相互交流探討中,可以相互點撥,順其自然的掌握新知識。對于第2問的最后一種畫法,必要時給出示范,并利用量角器等工具進行驗證,為今后探索圖形的性質積累活動經驗。
活動注意事項:要給學生充裕的時間操作、思考。教師應關注學生的畫圖是否合乎要求,還要及時收集學生一些好的畫法進行展示。教師應關注個體差異,關注學習上稍微落后的學生,幫助他們分析產生困難或錯誤的原因,提前給予點撥,在集體展示時給這部分同學展示的機會,可以極大的調動這部分同學的學習熱情,提高自信力!教師還應注意收集錯誤信息,進行辨析,將易錯點消滅在萌芽中!
歸納結論:
1.點a和直線m的位置關系有兩種:點a可能在直線m上,也可能在直線m外。
2.平面內,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
活動目的:這是本節課的難點,首先通過讓學生畫“點和直線的位置關系”,讓學生在直觀中抽象出“點在直線上和點在直線外”這一數學模型,這是分散難點的有效途徑,讓學生在看似“盲目”的探究中發現問題的本質,增加繼續探究的勇氣!問題的設置由易到難,由直觀畫圖到理性思考的過程。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問題串的激發下,逐步高漲。開放的環境讓學生擁有了自由發揮的空間。
活動注意事項:教師應關注學生在畫圖過程中的不良習慣并及時糾正;參與到學生中進行討論,及時捕捉好的資源,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展示,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活動目的:通過動手畫圖,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更好的關注知識的形成過程,這也是促使學生認真審題的重要策略。比較線段的大小,是學生能輕松解決的問題,他們在動手操作中,很容易得出結論,輕而易舉地掌握這一重要性質。
活動注意事項:教師應關注學生的畫圖是否合乎要求,關注學生是否掌握了“比較線段大小”的方法,讓學生充分體會“新知識都是由舊知識解決的”這一重要方法,在小組交流期間,教師還應重點幫扶在理解上有困難的學生,讓每位學生都學到有價值的數學。
第三環節 學以致用,步步為營
請動手畫一畫四
如圖:一輛汽車在直線形的公路上由a向b行駛,m、n分別是位于公路ab兩側的兩所學校。
問題1:汽車行駛時,會對公路兩旁的學校造成一定的噪音影響。當汽車行駛到何處時,分別對兩個學校影響最大?在圖中標出來。
問題2:當汽車由a向b行駛時,在哪一段上對兩個學校影響越來越大?越來越小?
問題3:在哪一段對m學校影響逐漸減小而對n學校影響逐漸增大?( 用文字表達)
活動目的:通過一題多問,可以引導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通過本質找規律、通過規律找方法。本環節的設置能夠很好地鍛煉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的能力,使數學學習充滿了趣味性和挑戰性。本題的設置可以較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學生通過動手畫圖,就可以將一個較難的題目分解于無形,從而輕而易舉的突破難點;本題的設置,為學生掌握解決難題的方法指明了方向。
活動注意事項: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養成畫圖的好習慣,而且要培養學生善于從復雜的題目中分離出簡單的小題目,從而各個擊破,化難為易!本題滲透了從特殊到一般,又從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方法,只要掌握“點到直線的距離”,多角度地觀察圖形,再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分析,就能從千變萬化中找到問題的切入點。
第四環節 綜合應用,開闊視野
問題1:體育課上老師是怎樣測量跳遠成績的?能說說說其中的道理嗎?與同伴交流.
問題2:如圖2.1-5已知∠acb=90°,即直線ac bc;若bc=4cm,ac=3cm,ab=5cm,那么點b到直線ac的距離等于 ,點a到直線bc的距離等于 ,a、b兩點間的距離等于 。
你能求出點c到ab的距離嗎?你是怎樣做的?小組合作交流.
問題3:如圖2.1—6,點c在直線 ab上,過點c 引兩條射線ce、cd,且∠ace=32°,∠dcb=58°,則ce、cd有何位置關系關系?為什么?
活動目的:問題一取材于學生最熟悉的情境,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同時又鼓勵學生用數學知識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問題1的設置不僅僅鞏固了垂直的定義及其性質,而且讓學生進一步領會了數學的建模思想!通過設置問題2和問題3,使學生思維分層遞進,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通過變式練習,步步遞進,不斷完善了新的知識結構,同時讓學生體驗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和發現的快樂,繼而轉化為進一步探索的內驅力。問題串的提出,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需要,提出的問題能激發學生認知上的沖突,從而促使他們去探索,去對自身的認知結構進行調整和變革。
活動注意事項:教師要充分發散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各抒己見,敢于質疑;要滲透合情說理的方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第五環節 學有所思 反饋鞏固
活動目的:該環節是為了提高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和引導者。本環節的設置使學生學會從系統的角度把握知識方法,努力使知識結構化、網絡化,引導學生時刻注意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
活動注意事項:教師一定讓學生暢談自己的切身感受,仔細聆聽學生對本節知識的達成度,注意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困惑,以便進行適時的點撥和強調。
鞏固反饋
1.如圖2.1—7中,∠bac=90°,ad⊥bc于點d,則下面結論中正確的有( )個。
①點b到ac的垂線段是線段ab;②線段ac是點c到ab的垂線段;
③線段ad是點a到bc的垂線段;④線段bd是點b到ad的垂線段。
a、1個;b、2個;c、3個;d、4個。
2. 如圖2.1—8中, 點o在直線ab上,oe⊥ab于點o,oc⊥od,若∠doe=320,請你求出∠eoc、∠bod的度數,并說明理由。
3. 如圖2.1—9中,點o在直線ab上,oc平分∠bod,oe平分∠aod,則oe和oc有何位置關系?請簡述你的理由。
活動目的:本環節是為了檢驗學生對本節課的掌握程度。在測試題的選擇上,體現了分層次的原則。題目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爭取能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領略到成功的喜悅!
活動注意事項:應當堂反饋,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及時糾正!
第六環節 布置作業 能力延伸
基礎題:1.書p45頁習題2.2 第 1,2,3題
提高題:2.請學有余力的同學采取合理的方式,搜集整理與本節課有關的“好題”,被選中的同學下節課為全班展示。
活動目的:作業的布置不僅體現了分層次的原則。而且將課內的學習延伸到了課外,給了學生更廣闊的提升空間,激勵學生為了獲得“展示”而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學到了有價值的數學!
活動注意事項:教師一定要將所有學生搜集的題目批閱一遍,給予這部分同學很高的評價,采取“賞識教育”激勵更多的學生走向講臺,展示自我;將“好題”除了部分展示外,多余的“好題目”還可以采取“布置作業”的形式供全體同學共享!
四 教學設計反思
首先我通過讓學生搜集資料、動手實踐等活動,讓全體學生通過自主參與知識的過程,主動掌握探求新知的方法,培養了一種積極向上的探究精神,引導學生真正把知識變為自己的學問,以便隨時駕馭流動的世界.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及學生的心理特征,在學法上,極力倡導了新課程的動手實踐、獨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挖掘生活中的實際素材,能夠列舉一些具有合理性、科學性、創造性的實例,并輔以語言及書面的表達,使學生經歷知識的生成過程,既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也培養了他們的創新精神;注重了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
獨立思考、學會思考是創新的核心;概括歸納得到猜想和規律,并加以驗證,是創新的重要方法。本節課采用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和小組合作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利用多媒體和實物演示等教學設備輔助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設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課程的設置注重以問題串的方式及變式練習,以激發學生探究、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并在學生的探索、分析、交流、歸納、類比中突破難點,突出重點!整節課的設置滲透了數學的建模思想。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合作者。本節課是一個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是為學生的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提供機會,搭建平臺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扮演了引導、點評的角色,數學舞臺上的“主演”是全體學生!本節課,所有的學生都得到了參與討論和發表見解的機會,所有的結論和發現都是學生全員參與,熱烈討論,相互啟發,思考探索獲得的,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利用了問題的情境,增加了教學過程的趣味性和實踐性,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望,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七年級下冊《河中石獸》教案設計意圖篇十七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作文在選材方面的具體要求。
(二)能力目標
1.引導學生分析作文選材常出現的問題。
2.掌握作文選材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學生的選材能力。
二、教學重點:掌握作文選材的方法和技巧,并用之于寫作實踐。
三、教學難點:分析作文選材常出現的問題,提高學生的選材能力。
四、輔助工具:ppt圖片
五、教法設計:講授法、啟發法
六、教學時數:一課時
七、課型:新授課
八:教學程序
(一) 組織教學
(二) 導入新課
1.以 “抓耳撓腮落筆愁,胡編生套成文羞”導入,用上一次學生寫的作文《在挫折中成長》所總結歸納的學生的選材情況引出對教學重點--選材三要素“圍繞中心、真實、新穎”的講解 。選材情況如下:
(1)寫考試失利的20人
(2)寫家庭變故,父母離婚的2人。 (據了解,父母婚姻幸福)
(3)寫作業任務繁重,沒完成作業的1人。
(4)其他選材5人。
請三位同學講述上述選材情況中出現的問題,從而一一引出寫作選材三要素“圍繞中心”、“真實”、“新穎”并板書。
2、詳細講解如何做到選材“圍繞中心”。講解圍繞中心的三個要點:“確定中心”、“廣泛取材”、“仔細刪選”。接著出示一份案例《記一位助人為樂的同學》所選的幾種材料:
(1)小勇同學學習刻苦,從鄉下轉到城里,英語基礎差,但他勤學好問,一個學期就將英語成績趕了上來。
(2)他愛好體育,在校運動會上為班級爭了幾個冠軍。
(3)他課間很抓緊時間,珍惜分秒復習功課。有時同學課間遇到難題,他耐心幫助解答。
(4)他課間幫助低年級小童學抬水。
給學生2-3分鐘思考討論,并根據學生的回答指出第四點是圍繞中心選材的。然后再次向學生強調“圍繞中心”選材應該做到的三步:“確定中心”、“廣泛取材”、“仔細刪選”。
進行練習:
從《誤會》、《我長大了》中任選一題,你會選擇哪些材料?以提綱的形式寫下來,準備交流。(3-4分鐘,通過交流分析講述同學所選材料在“圍繞中心”方面落到實處與否。)
3、以2個寫作不真實的案例引導學生分析這兩個案例的“不真實”的原因,并抽同學講述自己在寫作過程中出現過的“不真實”的材料,從而講解選材真實的必要性。案例如下:
“我今天看到一個老大娘從口袋里掉出了4張500塊錢。我馬上撿起來還給老大娘。老大娘問我叫什么名字,我轉身對老大娘說,我叫紅領巾,雷鋒叔叔是我的偶像。”
老師評語:“4張500塊錢,下次帶給老師看看。”
“今天是雷鋒日,我拾金不昧。在公園撿到一億元,全部都是10塊錢的,有一本語文書那么厚!我把錢交給警察叔叔,受到表揚。”
老師評語:“你的語文書真夠厚啊!”
接著出示一則選材真實的案例“媽媽夜晚為我洗衣服”片段:
“媽媽的身影朦朧在冷冷的、黯黯的燈光里,昏黃的光線讓人感受不到一絲暖意。春寒料峭,風依舊像小刀一樣鋒利,吹割著媽媽的皮膚,可以想象水的溫度是如何的冰凍著她的手。“嚓、嚓、嚓……”媽媽用她那柔而有力的雙手一下一下的搓洗著,領子、袖口、前襟……單調的聲音在清冷的夜里訴說著她無言的愛意,也一點一點地沉淀在我心底:那仔細的動作,讓人覺得她手里不是一件衣服,而是一個值得擁有的珍品。她的背影俯下,抬起,俯下,抬起……在這個寂靜清冷的夜里成了一幅最動人的畫面。無論歲月如何斑駁,它都是我心底永不褪色的技藝……”
請一位同學朗讀,并抽同學分析這則材料選得真實,寫的好的原因,然后總結同學們的回答:抓住細節、環境描寫、修辭方法。
然后出示課件:“在我們班級生活中有很多印象深刻的細節。請仔細回憶,認真思考,以“那一刻,我很--”為題,選擇材料。思考后口頭交流。”時間2-3分鐘。抽同學回答后總結作文選材真實應該“觀察生活,注意細節。”
3、講解選材新穎。首先講述何謂“新”,接著以《做早操》為題出示2份寫作片段:
(1)一天,陽光明媚,我和哥哥去草地上做早操。
第一節12345678;2345678;32345678;42345678;
第二節12345678;22345678;32345678;42345678
第三節12345678;22345678;32345678;42345678;
第四節12345678;22345678;32345678;42345678。
(2)一提起做操,我們班同學答案各不相同,有煩、無聊、害怕、厭倦……我覺得做操很高興,因為有許許多多的事發生。
平時,老師不在的時候,男生和女生就發生大戰了。你看,做第二節的時候,男生連忙沖過去,用起了“泰山掌”,女生們幾乎要摔到了。可是,女生們也不是省油的燈,往右的時候,用了“如來神掌”,還好男生們穩定性好,只受傷。接下來往左時,男生用“葵花點穴手”,往右時,女生用“連環八卦掌”。有時幾個男生或女生檢到“暗器”,就用起了“小李飛刀”。
通過兩者之間的截然不同進一步講解選材新穎應當“全面撒網,重點捕撈。”。然后以“被咬過的蘋果”為主題選擇新穎材料。注意:“全面撒網,重點捕撈”
1-2分鐘思考后抽同學講述自己的選材,然后出示老師的選材:
①蘋果像地球,奉獻了甘甜卻被人類破壞得傷痕累累。
②生活就像被咬過的蘋果,并非十全十美,我們要熱愛生活,尊重生活。
4、和學生一起回顧所學知識。
5、布置作業。
以《謝謝你》為題,圍繞這一中心,選擇真實、新穎的材料,只寫提綱。
七年級下冊《河中石獸》教案設計意圖篇十八
學情分析:
抒情,即表達情思,抒發情感。在寫作中,學生若能恰當地抒發真情實感,定能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文章主題。但是,現在的學生在寫作中要么存在情感單薄支撐不起主旨的問題,要么存在抒情過度情感不真實的問題,主要還在于不會選擇和運用恰當的抒情方式。引導學生區分兩種抒情方式,并且能夠靈活自由、恰如其分地使用,應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目標:
1.結合本單元學習的課文,引導學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這兩種抒情方式。
2.引導學生在情感體驗的基礎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的表達效果。
3.啟發學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學習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在情感體驗的基礎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的表達效果。
2.啟發學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學習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學準備:
教師:采用多媒體教學,利用圖片、音樂等多媒體素材。
學生:提前一周思考寫作題目:《鄉情》和《我的煩惱》。二選其一挖掘可寫素材。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了解抒情
(一)激趣導入,引出課題(ppt顯示)
導語:詩人白居易有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徜徉雨中,我們或許會有無可名狀的哀愁;沐浴月光,我們或許會感到漫無邊際的孤獨;仰望蒼穹,遠眺大海,我們心胸開闊;俯視大地,近觀流水,我們豪情萬丈。生活處處有美景,美景時時動人情 ,我們要善于發現美,學會抒發真情實感。
1.老師板書題目:學會抒情
2.出示任務:什么是抒情?抒情可以分成幾類?
3.反饋指導:
(1)學生交流:抒情,是指在文中自然真摯地表露作者的思想感情(喜怒哀樂),使讀者引起共鳴,受到感動、或產生激情,從而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分為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類。
(2)教師補充:抒情是一種表達方式。抒情——即抒發感情。它是作者或文中人物表達主觀感受,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也就是,人們在生活中,遇到各種事情,產生各種感情,或使你高興——想放聲歌唱;或使你生氣——使你悲痛。這就是你對這些事情產生了感情,有了感受。在寫作時,把這種喜怒哀樂的感情表達出來,就叫抒情。
(二)對比閱讀,體會作用(ppt顯示)
導語:劉勰在他的文心雕龍中說“情者文之經。”只有用飽滿的情感直叩讀者心扉,文章才具有內在的魅力。否則,無論怎樣雕章琢句,都只能是繁采寡情,味之必厭。這句名言告訴了我們抒情的重要性。
1.出示任務:讓我們通過兩個片段,進行對比,體會抒情的好處。
片段一:如今,我已離開了家,離開了這個曾經帶給我無限回憶的地方,也離開了您——我的媽媽。我帶著您對我的期盼,踏上了追求夢想的旅途,我不會放棄,因為您說過的話,是我聽過最動聽的語言。盡管有些是批評,是責罵。媽媽,我想對您說很多話,但世界上所有的話都不如一句“謝謝您!”
片段二:如今,我已離開了家,離開了這個曾經帶給我無限回憶的地方,也離開了您——我的媽媽。我帶著您對我的期盼,踏上了追求夢想的旅途,我不會放棄,因為您說過的話,是我聽過最動聽的語言。盡管有些是批評,是責罵。媽媽,我想對您說,您是柔和的春風,撫弄著我這支新發的柳條;您是淅瀝的細雨,滋潤著我這株嬌嫩的小草;您是蓬勃的大樹,為我遮擋了狂風暴雨;您是冬日的暖陽,用您那溫暖的光芒,照進我迷失的心房……
媽媽,謝謝您!
2.反饋指導:
(1)學生反饋:片段一主要采用了敘述的表達方式;片段二除敘述外還大量采用了抒情的表達方式。
(2)教師補充:片段二之所以比片段一好,就在于作者在敘事之外運用了一種表達方式使文字充滿情意和張力,這種表達方式叫抒情。“情動于中而形于言”,我們寫文章,總要表情達意,直接或間接地抒發和表露作者的感情,這就是抒情。
二、名篇引領,感知抒情
(一)名篇指路,初識抒情
導語:葉圣陶曾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我們學過的課文中有很多直接抒發作者感情的,也有間接表現作者情感的名篇。研讀這些名篇有利于我們區分什么是直接抒情,什么是間接抒情,并繼而掌握直接和間接抒情的技法。
1.出示任務:讓我們閱讀名家名篇,體會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的不同。區分哪些是直接描寫,哪些是間接描寫?(ppt顯示3頁)
片段一:我呆呆地望著她,止不住留下了眼淚。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傷心的人!因為我對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羚羊木雕》
片段二: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 ?
——《荷葉 母親》
片段三:啊!這最后一課,我真永遠忘不了!
——《最后一課》
片段四:我們祖國的英雄兒女,將要學習你的榜樣,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
——《黃河頌》
片段五: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綠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散步》
片段六: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當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著一把泥土的時候,或者當我回想起兒時的往事的時候, 我想起那參天碧綠的白樺林,標直漂亮的白樺樹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見奔流似的馬群,聽見蒙古狗深夜的嗥鳴和皮鞭滾落在山澗里的脆響;我想起紅布似的高粱,金黃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紅玉的臉龐,黑玉的眼睛,斑斕的山雕,奔馳的鹿群,帶著松香氣味的煤塊,帶著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遠的車鈴,晴天里馬兒戴著串鈴在溜直的大道上跑著,狐仙姑深夜的讕語,原野上怪誕的狂風……
——《土地的誓言》
片段七:忽然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祈禱的鐘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
“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
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幾個大字:
“法蘭西萬歲!”
然后他呆在那兒,頭靠著墻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放學了,你們走吧。”
——《最后一課》
片段八:我曾屢次發現,每當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時,只要記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我便能應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巖石,而要著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走一步,再走一步》
2.反饋指導:
(1)學生反饋:片段一、二、三、四采用直接抒情方式,片段五、六、七、八采用間接抒情方式。直接抒情表達比較直接,篇幅較短;間接抒情表達委婉,要將人、事、景、物融為一體,篇幅較長。
(2)教師引導:兩種抒情方式沒有高下之分。根據抒情的位置和文章的內容選擇合適的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也即直抒胸臆,是指在記敘、描寫的基礎上,在感情達到熾熱的程度時,直截了當地把內心的感情抒發、傾吐出來。比如:片段三《最后一課》中,文章充分講述了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課中的特殊經歷,并運用大量細節描寫展現了這節課的悲壯情調之后,才讓小弗郎士用一句話抒發出自己的內心情感:“啊!這最后一課,我真永遠忘不了!”這就顯得自然而然,真切動人。
間接抒情是指作者的感情滲透在敘述、描寫、議論中,感情同寫人、敘事、寫景、狀物融合在一起,這種感情的抒發是滲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間的。正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寫道“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意思大概就是,用我的心去體悟,用我的心去味萬象,那么所有的物象都有我的面貌,都有我的心性在其中。比如:歌詞“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借太陽和花來表達感情。
(二)比較分析,體會不同
1.出示任務: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抒情方式的概念及表達效果有何不同,試填表區分。
2.反饋指導:
預設(ppt顯示):
(1)學生活動:結合課本p44頁圈點勾畫兩種抒情方式的概念及表達效果。
(2)教師引導:準確區分兩者的概念及表達效果,可以讓我們在作文中更好使用兩種抒情方式,為自己的作文增色。
(三)區分類型,體會間接抒情
導語:間接抒情與直接抒情相比,必須得有一種憑借,即要有一種“附著物”作為依托:或人、或事、或景、或物,或議論中、或敘述時,將景物與人的思想感情互相融合,創造一種詩意的意境,讓你去感受、去品味。因此,它的表現形式多樣,可以分為四種類型。
1.出示任務:間接抒情,有哪些表現形式呢?或者說,間接抒情有幾種類型呢?
2.反饋指導:
預設(ppt顯示):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感是流淌在文章中的血液,“情”要隱,隱到不直說別人也能感覺到。借寫景抒情,關鍵是選擇善于引發真情的景物。比如:片段五《散步》通過對田野、綠芽、冬水等描寫,展示了春天的濃厚氣息,對生命力的贊美之情油然而生。描摹景物,處處充溢著作者莫懷戚的情感,正所謂景中有情、情寓景中,使全文渾然天成。
托物言志(融情于物):都浸染著人物的喜怒哀樂。雖只是對事物的描繪,但讀者讀來卻字字都包孕著真切動人的情感。比如:片段六《土地的誓言》就是融情于物,借東北特有物產,抒發了對故鄉的強烈的思念與愛戀。
記事抒情(融情于事):借敘事抒情,敘事是手段,不必追求事件的完整過程,而是要把濃郁的情感融入敘述之中。要選擇生動感人的細節作為情感的凝聚點,著力用情。比如:片段七《最后一課》刻畫了韓麥爾先生用全身力氣寫下“法蘭西萬歲!”為所有人上了真正意義的“最后一課”,震撼每個心靈!
議論抒情(融情于理):議論抒情句就是兼用抒情的表達方式和議論的表達方式,在文章的結尾表達作者的觀點。一般是先抒情,然后引出議論。比如:片段八《走一步,再走一步》就在文末通過議論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巖石,而要著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這是多么富有智慧的人生哲理啊!
(1)學生活動:結合文中間接抒情經典名篇(片段五——八),區分間接抒情的四種類型。
(2)教師引導:明確四種間接抒情類型,并形成板書。準確區分間接抒情的四種類型,可以讓我們在作文中學以致用,更加自由地、多樣化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
三、借鑒名篇,學習技法
導語:有的人形容說:“感情是文章飛騰的翅膀。”好文章,會把你帶入美好的情境界中去,使你得到美感享受。從經典文本的經典抒情段落來看,抒情方式分為兩種: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學好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的技法,一定會使文章更上層樓。
(一)借鑒名篇,學習直接抒情方法
1.出示任務(ppt顯示):讓我們觀察課文《土地的誓言》片段,探討直接抒情的方法。
“沒有人能夠忘記她。我必定為她而戰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鄉,你必須被解放!你必須站立!” 《土地的誓言》中這句直抒胸臆的語句,運用了什么方法,抒發了怎樣的感情?
2.反饋指導:
(1)學生反饋:人稱發生了變化由她變成了你,便于直接傾訴;用了比喻、擬人、呼告、反復等修辭手法。
(2)教師引導:此片段人稱發生變化,便于直接傾訴;將土地比作母親,并將傾訴對象擬人化;運用呼告、反復等修辭手法,直接對土地母親傾訴自己的熱愛、懷想、眷念等情感,表達情感更加熾熱直接。
除此之外,《荷葉·母親》中將母親比作荷葉,“我”比作紅蓮,生動形象寫出了母親對孩子的珍愛、庇護,“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 運用反問,強調母愛的重要性——庇護子女、蔭澤后代。
(3)方法小結(ppt顯示):直接抒情的具體方法有:直陳肺腑(內心獨白)、變換人稱(她—你)、善用修辭(比喻、擬人、排比、反問、呼告、反復),并形成板書。
a.直陳肺腑(內心獨白):人在情緒高漲或激憤的時候,往往要找朋友傾訴;或將它寫在文章中,用紙、筆為代替物,將感情發泄出來。這種方法,就叫“直陳肺腑法”。在小說、戲劇等作品中,常以獨白的形式出現;而在散文中常是作者內心的直接剖白。例如,《最后一課》中小弗郎士內心獨白的句子:“我幾乎還不會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學法語了!難道這樣就算了嗎?我從前沒有好好學習,曠了課去找鳥窩,到薩爾河上去溜冰——想到這些,我多么懊悔!我這些課本!語法啦,歷史啦,剛才我還覺得那么討厭,帶著又那么沉重,現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們分手了。”當小弗郎士知道這是“最后一課”之后,內心悔恨萬分,懂得了上這最后一課的意義,感到了它的彌足珍貴。內心獨白具體細膩、真實可感。
b.變換人稱(她—你):一般來說,文章的人稱應前后一致。但是,由于抒發情感的需要,有時也可變換人稱敘述。特別是在感情激動到極點時,往往不自覺地突然轉向所敘述的人、物。例如,聞一多《最后一次講演》中抒發了強烈的憤慨之情:“反動派暗殺李先生的消息傳出以后,大家聽了都悲憤痛恨。我心里想,這些無恥的東西,不知他們是怎么想法, 他們的心理是什么狀態,他們的心怎樣長的!(捶擊桌子)其實很簡單,他們這樣瘋狂的來制造恐怖,其實是他們自己在恐怖啊!(特務們),你們想想,你們還有幾天?你們完了,快完了!你們以為打傷幾個,殺死幾個,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嚇倒了嗎?其實廣大的人民是打不盡的,殺不完的!”聞一多在講演的大會上將人稱“他們”轉換為“你們”,直呼特務們,并怒斥他們,痛快淋漓,浩然正氣充乎天地間。
c.善用修辭(比喻、擬人、排比、反問、呼告、反復):有很多修辭,都是隨作者情感的激化和升華而產生的;反過來,它也正適合表達作者強烈的情感。直接抒情時,要加以選用。例子很多,不再贅述
3.總結:直接抒情不講含蓄委婉,而是思想感情的袒露;它直陳肺腑,發自內心;它有極強的感染力、爆發性。它或像高山大海,波瀾壯闊,氣勢酣暢,遒勁感人;或像火山噴發,宣泄奔騰,感情濃烈,撼人心魄;或像潺潺溪水,脈脈流淌,清靜幽雅,沁人心田。
(二)比較揣摩,學習間接抒情方法
導語:間接抒情是與直接抒情相對而言的。它不像直接抒情那樣直抒胸臆,它不直截了當地表達作者的內心情感,而是借助各種外物,含蓄委婉地加以表達。直接抒情是情感的直接抒發,技法簡單明了、易于掌握;但間接抒情是把情感和人、事、景、物融為一體,技法多樣、值得探討。
1.出示任務(ppt顯示2頁):讓我們體會改成直接抒情的片段五——八,與原文相比,效果怎樣?探討間接抒情的方法。
片段五: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各種事物都充滿春天的勃勃生機,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
片段六: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當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著一把泥土的時候,或者當我回想起兒時的往事的時候,我想起東北特有的植物、動物、農作物、物產等,還有那神奇的事情,讓我回味無窮、永生難忘!
片段七:忽然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祈禱的鐘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再見了,韓麥爾先生,我永遠會記得您給我們上的最后一節法語課,永遠會記得您的教誨,永遠會記得法語及我們最親愛的祖國!
片段八:我曾屢次發現,每當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喪氣時,只要記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懸崖上所學到的經驗,我便能應付一切。感謝那次爬山,感謝我的父親,您的教育我終生難忘!
2.反饋指導:
(1)學生反饋:片段五改動后,雖直接表現了對生命的贊美,但南方初春的田野是怎樣的,煥發著怎樣的勃勃生機,我們無法體會,沒有細化景物,就沒有生動性,眼前就沒有畫面感,顯得枯燥乏味。
片段六改動后,將東北特有的景物都刪掉了,只用一句話帶過,腦海中缺乏畫面感,無法體會東北大地的豐饒美麗。原文還大量使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辭手法,造成連貫的、逐漸增強的氣勢,形象的、生動的畫面。
片段七改動后,缺乏對韓麥爾先生神態、語言、動作的細致描寫,我們就感覺不到韓麥爾先生在最后一刻所表現出來的撼動人心的一面,情感也就弱化了許多。
片段八改動后,沒有了最后的議論句,這件小事的意義也就不明顯了,整篇文章的主旨也得不到更好地升華。
(2)教師指導(ppt顯示):細化景物,即是“一切景語皆情語”;巧用修辭,即是“讓情感形象生動”;描摹人物(精雕肖像、刻畫神態、突出語言、延長動作),即是“讓情感站立起來”;議論點睛,即是“讓情感深邃無底”。明確四種間接抒情的方法,并形成板書。
3.總結:間接抒情的特點是抒情含蓄婉轉,富有韻味,感染力強。間接抒情一般可以通過敘述抒情,作者在敘述時加上自己主觀感情色彩,根據感情的流動來敘述,使讀者在敘述的過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過議論抒情,作者在議論中,表達強烈的愛憎、褒貶之情;還可以通過描寫來抒情,作者在描寫的過程中,滲透自己的情感。采用間接抒情的方法,要做到語言優美而又富有感情色彩。
四、牛刀小試,體驗抒情
(一)動手實踐,運用多種抒情
1.出示任務(ppt顯示):片段作文。寫一段話,抒發某種情感,如幸福、喜悅、痛苦、憂傷、渴望等。200字左右。
提示:
1.可以描寫場面、事物,也可以敘述故事。情感的抒發要有內容,有憑借。
2.根據內容特點和表達需要,選擇合適的抒情方式。
2.反饋指導:
(1)學生反饋:情感的抒發要與自己所寫的內容相結合,不可以孤立抒情;語言的豐富性、生動性仍不足;兩種抒情方式的自由轉換、靈活運用還不到位。
(2)教師指導:選擇好想要表達的情感,回憶產生這種情感的情境,建議采用直接與間接抒情相結合的方式。
(二)習作交流,修改當堂習作
1.出示任務(ppt顯示):
(1)四人小組成員交流習作,推薦最好的一個片段,當堂朗讀交流。
(2)交流完之后,修改自己的習作,爭取運用好抒情這種表達方式。
2.反饋指導:
(1)學生反饋:抒情不是全篇使用,要運用合宜;交流時要用心體會別的的同學的優點,加以運用;修改時,如果能力不足,可以讓本組寫作優秀者幫助修改。
(2)教師指導(ppt顯示):通過交流、朗讀、修改等環節,學生在實踐中掌握了抒情這種表達方式。將兩種抒情編成口訣:“表達情思抒情感,直接間接兩者兼;寫景突出景特征,敘述描寫感情抒;寫人記事好文章,人物描寫顯情感;抒發情感可議論,點題明理升主旨;抒情不是所有文,中間結尾最常見。”讓學生大聲朗讀并認真體會。
3.總結:情貴在真,要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因為著名的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朱廣潛就說“作者自己如果沒有感動,絕絕對不能使讀者感動”。在習作中,情感的抒發要自然,水到渠成。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相互配合往往能令文章產生更為強大的感染力。我們在今后的習作中還要反復運用,加以實踐,爭取讓自己的作文“抒情共記敘一色,美文與高分起飛”!
五、抒寫真情,成就佳作
(一)寫作實踐一:《鄉情》
以《鄉情》為題,寫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二)寫作實踐二:《我的煩惱》
以《我的煩惱》為題,寫一篇作文。注意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不少于500字。
二選其一,按照課本p45頁提示,完成習作。要求:用紅筆勾畫出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的句子。(直接描寫用直線,間接描寫用波浪線。)
板書設計:略
七年級下冊《河中石獸》教案設計意圖篇十九
【教學目標】
1.識記文中字詞,了解作者的有關知識。
2.認真閱讀課文,了解文中所記葉圣陶先生的語文觀點。
3.理解文章,掌握本文對人物以小見大的刻畫方法。
4.學習葉圣陶先生待人寬、律己嚴的過人品性。
【教學重點】掌握本文以小見大、通過具體事例展示人物全貌的寫人方法。
【教學難點】領會本文夾敘夾議、行文平易、內涵豐富的寫作特點。
【教學時數】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部分【課前預習】
一、人物介紹:
葉圣陶(1894-1988),原名葉紹鈞,江蘇蘇州人,作家、編輯家、教育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倪煥之》、童話集《稻草人》等。
張中行(1909-20__),河北香河河屯(今屬天津)人,學者、散文家。代表作有隨筆集《負暄瑣話》等。
二、基礎知識梳理:
1、給劃線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草率( ) 生疏( ) 商酌 ( ) 懇切 ( )
( )pì如 朦朧( ) 累 zhuì( ) 拖tà( )
妥帖( ) 誨人不倦 ( )( ) 不恥下問 ( )
jū gōng jìn cuì( ) diān pèi liú lí( )
2、解釋下列詞語或句子。
商酌:
顛沛流離:
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學而不厭,誨而不倦,何有于我哉: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葉圣陶先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在文中找出一些事例說明。
2.根據對文章的理解,為文章劃分層次,每一層都寫了什么內容?
第二部分【課文探究】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大家看我們語文課本封面的“語文”二字,知道是誰寫的嗎?它出自我們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之手。字體渾厚圓潤,氣概凜然,正如葉老先生的品格:寬厚待人,嚴于律己。今天,讓我們一起跟隨張中行先生,看看他眼中的葉圣陶先生。
老師板書題目:葉圣陶先生二三事。
二、預習檢測
草率(shuài) 生疏(shū) 商酌 (zhuó) 懇切 (kěn)
譬如(pì rú ) 朦朧 (lóng) 累贅( zhuì ) 拖沓 (tà)
妥帖(tuǒ tiē) 誨人不倦 (huì juàn) 不恥下問 (chǐ)
鞠躬盡瘁 (jū gōng jìn cuì) 顛沛流離(diān pèi liú lí)
小結:請同學們注意以下重點詞語:譬如、朦朧、累贅、拖沓、顛沛流離
商酌:商量斟酌。
顛沛流離:生活艱難,四處流浪。
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做一個身體力行的君子,那我還沒有做到。
學而不厭,誨而不倦,何有于我哉:學習不覺得厭煩,教人不知道疲倦,對我來說,做到了哪些呢?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自己要站得住,同時也要使別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時也要使別人事事行得通。
三、略讀課文,整體感知
同學們,本單元我們重點學習略讀。略讀側重觀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它要求讀者可以有選擇地進行閱讀,可跳過某些細節,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從而加快閱讀速度。
1.概括文章主要寫了葉圣陶先生哪幾方面的特點?
點撥:文章主要寫了葉圣陶先生兩方面的特點:寬厚待人,嚴以律己。
2.本文通過葉圣陶先生的哪些事,表現他的特點?
點撥:
為呂叔湘先生描文章標點。
親自和“我”謙虛懇切的商量修潤課本的意見。
親自送客到大門外。 寬厚待人
及時給“我”回信表達悔恨和悲傷。
嚴格執行自己“寫話”的主張。
強調“簡潔”的文風。 嚴以律己
統一“做”和“作”的使用體例。
3、根據對文章的理解,為文章劃分層次。
點撥:
第一部分(第1段):葉老去世自己內心的悲哀。
第二部分(第2段):總寫葉圣陶先生的品德有過人之處。
第三部分(第3-5段):詳寫葉圣陶先生待人寬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6-8段):詳寫葉圣陶先生律己嚴的一面。
第五部分(第9段):談學習和仿效葉先生品德的思考。
4、作者眼中的葉圣陶先生是怎樣的形象?
點撥:作者通過一些典型事例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躬行君子、堪為師表的忠厚長者,寬以待人、嚴于律己的精神風貌。
第二課時
導入:
葉圣陶先生是中國文藝界、教育界的老前輩,他為人敦厚,彬彬有禮。著名詩人臧克家曾經說過:“溫、良、恭、儉、讓這五個大字是做人的一種美德,我覺得葉老先生身上兼而有之。”
葉圣陶熱切的主張規范現代漢語包含規范的語法、修辭、詞匯、標點、簡化字和除去異體漢字。最重要的是,葉圣陶在出版領域提倡使用白話文。 他的雜志和報紙大多使用白話文,這極大地方便了記者和讀者的閱讀。所有的這些貢獻促進了中國新聞事業的發展。
上節課文,我們從總體上了解了葉老的德行以及在寫作方面的主張,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要深入理解文本內容,學習他在為人與為文方面的風范。
一、為人:(同學們,文中有哪些句子簡潔明了的體現了葉圣陶先生的德行品質,找出來讀一讀品一品,談談你的看法。)
例如:
(1)有一天到葉先生的屋里去,見葉先生伏案執筆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標點。
“描”這個字的解釋為“依照原樣摹畫或重復地畫”,“描”與“改”不同,“改”是直接變換更改,這一個“描”字就能體現葉圣陶先生的嚴謹認真,絕不草率了事的做事態度,同時也顯示了他對作者的尊重。
(2)其時他剛到北方來,跟家鄉人說蘇州話,跟其他地方人說南腔北調話。可是他寫文章堅決用普通話。
和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能夠看出他在生活方面隨和的品性,易于相處;但是在工作方面堅決用普通話,對比表現了先生的這種工作認真嚴謹的態度。
(3)普通話他生疏,于是不恥下問,讓我幫他修潤。
作為一個頗有成就的大家,能夠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與別人商討課本的修潤,不厭其煩,足可見他的謙和以及一絲不茍的態度。
(4)他說:“不必客氣。這樣反而費事,直接改上。不限于語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萬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覺得不妥再改回來。”
語言描寫,表現了葉圣陶先生的直爽,對待工作的時候并不拘泥于情面,不厭其煩,努力工作--待人厚。
總結:從語言、動作這些描寫體現了葉圣陶先生的嚴謹認真,謙和誠懇的品質,足見其律己嚴和待人寬的德行。
二、為文
作者用什么詞來表述葉圣陶先生的語文主張?這種風格具體講的是什么?(用課文中的原話回答)本文有這樣的“寫話”風格嗎?請舉例說說。
點撥:
“寫話”
平易自然,鮮明簡潔,細致懇切,念,順口,聽,悅耳,說像話還不夠,就是話。還特別重視“簡潔”。
三、理解寫法,把握形象。
文章所寫的都是關于葉圣陶先生的一些瑣事,請舉例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點撥:這是因小見大的寫法,這些具體而細微的小事,表現了人物的高尚的品德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四、出示自己的疑難問題,請大家討論解決。
例如:
1.作者強調葉圣陶先生是單一的儒的目的是什么?
強調葉圣陶先是躬行君子,又能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是人之師表,并為寫他行為的單一作鋪墊。
2.文章開篇寫道“心里立即罩上雙層的悲哀”,這“雙層的悲哀”的含義是什么?
對葉老去世的悲哀,對失去這樣一位教育大家而悲哀,也暗示了他與葉老的關系非比尋常。
五、學以致用,獲得啟發
文中,為了表明葉老在文風上追求“簡潔”,作者舉了“了”和“太”兩個例子。讀后,相信你也頗受啟發,那么,請打開你的作文簿,看看文字中有無“累贅”之語,并進行修改。